管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
前言
為全國歷史最為悠久大學之一,其教育、藝術、文學、音樂、體育等領域素來享有盛名。管理學院所成立之系所學程,奠基于此優良基礎上,得以發展具特色之跨領域課程。本院同學修習必備商管專業知識之外,更同時涵養優秀管理者必備的寬廣視野與良好溝通能力,以期成為當代與未來產業之管理與領導人才。本院願景
培育具全球視野及人文素養之經營管理與領導人才。
整合臺師大多元領域特色,展現管理教學與學術研究之創新。
掌握社會需求及脈動,打造卓越永續之管理學院。
本院宗旨
追求學術卓越、吸引優秀學生、鏈結國際移動、鼓勵產學互動本院目標
打造優質生師比例、提升雙向國際移動、推動跨院跨界合作。News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影響金控公司獲利能力之相關因素探討(2024) 邱佳玲; Chiu, Chia-Ling隨著金融科技不斷創新及金融環境持續改變,金融業的經營型態更在疫情發生後產生了明顯變化,本研究選取2018年至2022年共5年期間12家金控公司資料,分別挑選「數位存款戶」、「自動化櫃員機(ATM)數量」、「信用卡有效卡張數」、「電子支付帳戶使用人數」作為【客戶自主行動業務】;「存放比率」、「逾放比率」、「手續費收入」、「利息收入」作為【金融傳統業務】;並以「每股盈餘(EPS)」及「資產報酬率(ROA)」作為金控公司獲利能力指標,探討影響金控公司獲利能力之相關因素。 本研究運用敘述性統計分析、相關性分析、迴歸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解釋變數各業務指標對被解釋變數獲利能力之影響,結果發現: 1.【客戶自主行動業務】:除「信用卡有效張數」與【每股盈餘(EPS)】呈現顯著正相關外,其餘「數位存款戶」、「自動化櫃員機(ATM)數量」、「電子支付帳戶使用人數」皆與獲利能力指標【每股盈餘(EPS)】或【資產報酬率(ROA)】為負向顯著相關。 2.【金融傳統業務】:「手續費收入」與【資產報酬率(ROA)】為正向顯著相關,「存放比率」與【每股盈餘EPS】為負向顯著相關。 隨著金融科技創新【客戶自主行動業務】的各項金融服務,得以讓金融業由線上通路更有效率且更快速的獲取客戶,進而帶動【金融傳統業務】上揚,由本研究結果發現【客戶自主行動業務】與【金融傳統業務】二者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係。Item 金融數位化對銀行業財富管理業務的影響及探討-以Y銀行為例(2020) 梁宜琳; Liang, Yi-LingBrett King提出「未來銀行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現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積極推動「數位化金融3.0」計劃,以因應現今人們大量使用物聯網、社群、Internet bank及行動支付,未來數位能力將是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 台灣金融業過去的主要獲利來源為利息淨收入,近年來存、放款利差漸縮小,銀行紛紛轉向財富管理業務,以拓展收入來源,財富管理業務已為為各家銀行必爭之地。銀行近年來靠著提供新創服務、多元化的活動及商品,在財管業務交出「獲利及業績」的亮麗表現。在金控的架構下,銀行可以跨產業交叉行銷,這也使得銀行提供的服務及商品更多樣化,能夠提供消費者一次購足所有金融商品的便利性,國內財管市場也因此發展的更迅速。面對數位金融、金融科技及互聯網的競爭下,各銀行若要在Bank 3.0的時代確保競爭優勢,一定要更加積極提升及調整。 本論文採取質性研究方式,選擇在台灣數位金融財富管理獲得肯定之個案銀行(以下簡稱Y銀行)進行研究,訪談個案銀行高階經理人,分析個案銀行在面臨數位金融浪潮下,金融數位化對銀行業財管業務所產生的影響及可能面臨的機會與挑戰。Item 期貨業因應金融科技發展策略及應用之探討-以C公司為例(2020) 張麗嬌; Chang, Li-Chiao金融期貨業在台灣金融市場競爭相當激烈,需要以附加價值為客戶提供服務,並著重於公司自身核心競爭能力,領先市場發展;透過金融科技FinTech開發建立客製化應用介面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因應網路平台的多樣性發展,協助客戶在期貨市場交易順利,滿足國內外客戶及機構法人交易需求,發揮其競爭力的價值主張。台灣金融業受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的高度監理,並順應金管會所推出的一系列金融科技發展計畫,不論是銀行業、保險業與證券業等皆陸續投入FinTech的研發,期貨業也積極跨入FinTech領域,期待突破經營上的既定形式。透過探討本研究個案分析市場競爭優勢,思考如何提供價值服務,為客戶掌握投資契機,並落實服務實體經濟,朝向永續經營發展。Item 台灣銀行業動態競爭研究-以金融科技為例(2019) 王慧珍; Wang, Huei-Jen本研究蒐集台灣8大公股行庫發展FinTech相關金融商品之實際數據,依動態競爭理論之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兩個構面,進行競爭者圖像分析,並以8大公股行庫於 2016年至2018年間,所推出21項FinTech商品上線時程,進行彼此攻擊競爭之回應速度與回應率分析,以實證動態競爭理論。 實證結果與動態競爭理論相同之觀點如下: 1.當市場共同性愈大時,競爭者回應焦點廠商競爭性行動的可能性愈高。 2.當資源相似性愈高時,競爭者回應焦點廠商競爭性行動的可能性愈高。 3.市場共同性在競爭性行動與回應上,是比資源相似性強的預測因子。 4.由於市場共同性與資源相似性的競爭不對稱性,競爭廠商與對手相互採競爭性行動的可能性不同。 實證結果與動態競爭理論不同之發現如下: 1.市場共同性愈大時,焦點廠商對競爭者採取競爭性行動的可能性不一定較低。 2.資源相似性愈高時,焦點廠商對競爭者採取競爭性行動的可能性不一定較低。Item 金融科技時代金融機構數位轉型之探討 - 以財富管理創新為例(2018) 張皇裕; Chang, Huang-Yu隨著近來一系列革命性科技的融合與聚焦,全球金融市場進入了數位轉型的新時代,傳統的金融服務方式正被眾多金融科技(FinTech)新創公司衝擊中。全球金融機構面向這些競爭,也積極在進行數位轉型,運用資訊科技將顧客的金融服務需求整合到現有的組織與服務能力中。探討台灣市場,大多數金融機構不僅面臨來自金融科技( Fintech)新創公司的衝擊,更面臨以客戶為中心服務的國外金融服務機構激烈的競爭。 本論文專注在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服務上,研究的主旨在探討金融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深入研究金融科技(FinTech)相關文獻後,與國內五家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進行深入訪談,根據財富管理專家的意見,本論文提出了財富管理服務數位轉型的指導方針與主要驅動因素,並且開發一套可能滿足台灣金融機構需求的財富管理資訊系統雛型。最後說明本論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未來研究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