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展處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學生環境知識概念結構發展的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7-10-??) 張子超; 楊冠政
    本研究應用概念圖法 (concept mapping) 及多向度量尺法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研究國中一年級和高中一年級學生環境知識的概念結構。在本研究中,以概念圖法為工具,外化 (externalize) 學生對環境知識的概念結構;諾瓦克 (Novak, 1979 & 1984) 的概念圖可表現畫圖者的概念、概念間的關係、及圖的結構。這些出現在學生的概念圖上的環境概念可視為他們的環境知識概念結構的要素,而成為多向度量尺法計算時的變數,計算學生的概念圖上概念間的鍵結數 (links),轉成相異矩陣 (dissimilarity matrix),經過運算可把概念間關係轉換為空間距離。然後再根據概念圖理論來討論這些概念的結構。本研究的研究設計為:一、以概念圖法為工具,外化 (externalize) 學生對環境知識的概念結構;二、以多向度量尺法量化學生概念圖上概念間的關係;三、以集群分析與概念圖的理論討論學生的環境知識概念結構。本研究的結果呈現國、高中學生對空氣、水、及地球村等環境議題認知的概念結構,及他們的環境概念結構發展之比較與分析。
  • Item
    An Investigation of Taiwanese Graduate Students' Beliefs about Scientific Knowledg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5-06-??) 張子超
    諾瓦克(Novak)的「人類建構論」(Human Constructivism)指出學習是一種 意義建構的過程,而這意義須包含心理學和哲學認識論的範疇;據此,本研究在 於探討研究生對於科學知識的信念及態度。對於認識論的定義及類別,本研究是 根據努茲保(Nussbaum)對哲學派別的分析、林肯及辜巴(Lincoln & Guba)對後實證 哲學和自然哲學所給的區別、及艾得默生(Edmondson)對邏輯實證主義和建構主 義的描述。本研究設計以問卷調查法為資料收集的工具及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為資 料分析的方法,這研究較偏重質的分析,以調查結果的描述及闡釋代替假說的測 試。本研究分析研究生對於問卷上與觀察、研究過程、數據資料、研究結果、知 識本質、及科學知識的建構與發展等主題所作的反應,以瞭解他們的科學知識信 念。研究結果指出研究生對於不同的主題會採取不同的立場和信念,因而他們的 科學知識信念常相互衝突而前後不一致。整體而言,在討論與科學知識有關的認 識論議題時,研究生的態度較為中庸,在一些議題上贊成建構論的觀點,但當論 及與實際所從事研究工作相關的議題時,則採取絕對的邏輯實證論觀點。可見邏 輯實證論觀點仍為學校教有及研究單位約主流,不過研究生能以中庸的態度討論 認識論的議題,也說明建構論的觀點漸受注意。
  • Item
    民間團體推動環境教育活動內涵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8-04-??) 張子超; 周儒
    本研究的目的是針對運作良好且具代表性的民間團體,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探究他們推動環境教育活動的情形,並歸納他們推動環境教育的模式。本計畫採用質化研究的方法,以目的性取樣的考量,選取了七個民間團體進行資料內容分析及深入訪談的研究。文獻內容分析及深入訪談的範圍包括:組織成立之時間和宗旨;組織架構;與政府、學術機構、其他民間團體、國際組織之互動情形;尤其是推動環境教育之模式與經驗,更是本研究分析與討論的重點。本研究在結果與討論中,針對每一個民間團體所推動的環境教育活動是特點,做清楚的描述與分析。最後歸納出十二項環境教育活動的內涵:成立自然公園是共同的主張、解說員訓練是主要途徑、重視親子活動的形式、與社區意識的結合、都會區自然步道的設立與解說、自然體驗是環境教育活動的重要內涵、關懷周遭環境議題維護自然生態、結合學校教育、婦女力量的發揮、關切日常生活的議題、大眾傳播媒體之應用、及環境教育理念與理論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