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展處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校內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互動模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8-10-??) 李源順; 林福來
    在一學校內有三位數學教師組成一個討論小組,利用課餘時間,討論、解決自己有興趣的教學問題。教學問題是聚焦在關心學生的學習,而解決教學問題的中心想法是營造數學感的教學和診斷教學。本文探討這種小組的互動方式為何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本研究採人種誌研究法,參與研究的兩位數學教師與研究者任教於同一學校。收集的資料包括教師互動錄音、教師教學錄影與錄音、教學札記、教師深度訪談、以及教學講義。資料信度採三角校正,除將研究者所轉錄原案內容拿給參與教師確認外,資料分析的編碼並與第三者達成一致性。資料效度分析除採教學錄影的生態效度之外,並參照教師的言談、教學行為相互印證。研究發現,同事間互動的方式引動教師在教室內進行師生互動,而師生互動的經驗又為同事互動引入活水。同事互動與師生互動就像是引動教師內在專業發展的一個外部循環系統,它的運轉引動了教師本身對教學問題的反覆察覺、解決與反思所組成的內在循環,外循環與內循環間又相互連動,形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互動模式。這種在學校內的互動模式扮演著教師長期專業發展的一種機制。
  • Item
    Textbooks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3-06-??) 林福來
    本文將影響學習者使用教科書學習數學的因素歸納為六項,即可讀性,編寫方式,單元序列、動機、應用及作業等等。文中主要是分析各個因素的重要性極其影響性,並歸結出一些可增進教科書功能的看法。接著以三套不同版本的中學教科書為例,選定書中的同一個單元「機率」,根據上述因素,進行因素分析,最後討論的是數學教科書,由誰來編寫比較適當的作者問題。
  • Item
    一位實習教師的專業社會化歷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1-10-??) 張淑玲; 林福來
    本研究利用詮釋性研究法來分析實習教師在教育實習中的過渡問題。從一位數學實習教師的個人屬性與實習學校環境間之互動情形,本文探討其教學專業之社會化歷程。研究發現,行政人員之角色期望與實習教師之人格需求有衝突時,導致實習教師改變其教育理念、教學思維,並衝擊其情意層面;實習教師若強烈認同某校文化,就較容易在他校經驗較大之文化衝突。影響個案教學知能成長的原因有:行政實習導致個案之教育理念無法落實,教學思維因而改變;實習輔導教師與個案之教學方式契合及未直接介入,強化個案補習班名師式之原生教學觀,加上個案反思之不足,其教學知能因而呈現單一教學策略成長現象。最後,討論教師在教學實作中可行的學習理論。
  • Item
    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0-04-??) 李源順; 林福來
    本文研討兩位採用講述教學取向的資深數學教師,在三年內如何邁向教學多元化的改變歷程,進而反思本研究對數學教師學習理論的貢獻。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是基於社會建構理論與活動理論所組織的校內同事互動小組之有效運作。研究採詮釋性研究法,主要採質的詮釋,同時也使用量化資料作為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多元化的佐證。研究發現,同事互動引動師生互動以及教師自我反思。在三者的連動下,參與教師從單一的講述教學取向,邁向多元教學取向。促使他們改變的關鍵是因為在同事互動下,引動他們關心學生的需求和考量學生的學習問題。在互動兩個月後可觀察到參與教師的第一階段的改變,即嘗試多種教學策略;經過近半年到一年的的試用教學策略,可觀察到參與教師的第二階段改變,個別教師已經沉澱並穩定使用自己所偏好的若干種教學策略,即使用多種教學策略;在第二學年參與教師仍持續使用這些教學策略;到了第三學年之後,可觀察到他們對教學策略的使用有點折回的現象,此時他們處於第三階段,即保守使用多種教學策略。從實作社群模式與活動理論的角度來詮釋本研究對學理的貢獻,本研究發現促使參與教師教學相關知識╱能力的成長,是由於在同事互動的過程中同事之間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對教學問題的意見或者處理教學問題的經驗,參與教師就在自主自律的社會實作身分下,引發自發性的學習動機,進而帶動參與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本研究認為在這個自發性的學習環境下,所引動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歷程,讓我們隱約可以看到數學教師的可能學習理論。
  • Item
    Note on Embeddable Dihedral Groups of Automorphisms of Riemann Surface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0-06-??) 林福來
    黎曼面上的二面體自守函數群,當其兩個母元素中的一個沒有定點時,此群可嵌入三維空間成為旋轉的條件,我們已有專文討論。另外,當兩個母元素都沒有定點時,其可嵌性如何,就是本文的主題。我們研究發現,原來的條件不足,需要增加新條件,同時原有的某些條件也需要修正。我們証明新加的條件與修正後的條件都是必要的。驗証後,指出這些條件也可導出二面體群的可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