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展處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創造階段特定技巧模式的發展與效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2-03-??) 林耀南; 張雨霖; 邱發忠; 賴志明; Yao-Nan Lin, Yu-Lin Chang, Fa-Chung Chiu, Chih-Ming Lai
    過去創造課程教學模式上,大多側重創造歷程或創造技巧,並未對創造歷程與技巧進行統整。本研究在綜合過去創造歷程與創造技巧模式後,建構出「創造階段特定技巧模式」(Model of Creative Stage-specific Technique, MCST),依此模式設計課程並檢驗課程的效果。本研究以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的方式,將65位大學生區分為MCST組與控制組。本研究的實驗程序如下:一、兩組均接受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科技想像傾向量表及創意觀點量表之前測;二、MCST組的參與者接受30小時的MCST課程;控制組的參與者則未接受創造思考的相關課程;三、最後兩組參與者皆施測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科技想像傾向量表及創意觀點量表之後測。結果顯示(相對於控制組):一、MCST組的參與者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流暢力與變通力指標上皆有顯著的提升,在獨創力指標上則未見提升;二、MCST組的參與者在科技想像傾向量表的創新改造、感質表徵、實用評估、正向喜好、功能價值指標上皆有顯著的提升效果;在超越現實指標上則未見提升效果;三、在創意觀點量表上,MCST組顯示提升了創意成長觀,而且降低了創意固定觀。綜合上述可知,本研究發展之創造階段特定技巧模式是有效的,未來可應用於提升創造思考課程的實務中。
  • Item
    樂觀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樂觀信念之影響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8-??) 吳相儀; 陳學志; 邱發忠; 徐芝君; 許禕芳
    本研究是以正向心理學預防角度,深入探討樂觀的定義及理論,並設計一套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樂觀訓練課程,探討課程對學生樂觀與悲觀信念的立即及追蹤效 果。以新竹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兩班為實驗組共62 人,兩班為控制組共58 人,實驗組進行為期六週,每週二節課(80 分鐘)的實驗課程處理,控制組則未接受任何實驗課程處理。評量工具為「兒童樂觀-悲觀雙因子量表」,同時並分析「單元回饋表」、「課程總回饋表」做為輔佐 資料。結果發現:一、課程如預期能立即並持續提升學生的樂觀信念,但對於悲觀信念未有立即及持續減少的效果。二、課程教學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研究者歸納研 究結果提出未來在教育、輔導及研究上的建議。
  • Item
    眼球追蹤技術在學習與教育上的應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12-??) 陳學志; 賴惠德; 邱發忠
    本本文目的為對眼球追蹤技術在學習與教育上的應用進行論述。人類的認知訊息處理歷程中有80%以上的訊息是由視覺獲得, 而眼球運動也是認知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感官訊息來源,近來發展的眼球追蹤技術提供了自然且即時的測量來探討認知、情緒、 動機等議題,因此,眼球追蹤技術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在各個領域中。本文針對眼球追蹤與眼球追蹤儀的基本概念、眼動指標、 操作方法、資料分析方法等進行介紹。並針對眼動與閱讀、眼動與教學、 眼動與問題解決及眼動與情意特質的運用等議題進行論述。藉由本文的介紹將使讀者對眼動研究在學習與教育上的應用有 基本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