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展處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敘事探究與漢語作為二語/外語教師的認知建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4-09-??) 吳勇毅; Yong-Yi Wu
    敘事是一種研究方法,即敘事探究/研究,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真實行為(事件),闡釋「故事」裡蘊含的「教育」意義。敘事研究在教育領域方興未艾,但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界並不多見。本研究通過多個敘事闡述了敘事探究對瞭解漢語作為二語/外語教師的知識結構之形成,說明教師建構自己的認知系統,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敘事探究不僅僅是一種研究方法、一個研究工具,也是促進教師認知建構和專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 Item
    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0-04-??) 李源順; 林福來
    本文研討兩位採用講述教學取向的資深數學教師,在三年內如何邁向教學多元化的改變歷程,進而反思本研究對數學教師學習理論的貢獻。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是基於社會建構理論與活動理論所組織的校內同事互動小組之有效運作。研究採詮釋性研究法,主要採質的詮釋,同時也使用量化資料作為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多元化的佐證。研究發現,同事互動引動師生互動以及教師自我反思。在三者的連動下,參與教師從單一的講述教學取向,邁向多元教學取向。促使他們改變的關鍵是因為在同事互動下,引動他們關心學生的需求和考量學生的學習問題。在互動兩個月後可觀察到參與教師的第一階段的改變,即嘗試多種教學策略;經過近半年到一年的的試用教學策略,可觀察到參與教師的第二階段改變,個別教師已經沉澱並穩定使用自己所偏好的若干種教學策略,即使用多種教學策略;在第二學年參與教師仍持續使用這些教學策略;到了第三學年之後,可觀察到他們對教學策略的使用有點折回的現象,此時他們處於第三階段,即保守使用多種教學策略。從實作社群模式與活動理論的角度來詮釋本研究對學理的貢獻,本研究發現促使參與教師教學相關知識╱能力的成長,是由於在同事互動的過程中同事之間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對教學問題的意見或者處理教學問題的經驗,參與教師就在自主自律的社會實作身分下,引發自發性的學習動機,進而帶動參與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本研究認為在這個自發性的學習環境下,所引動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歷程,讓我們隱約可以看到數學教師的可能學習理論。
  • Item
    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6-??) 陳均伊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採開放編碼進行資料分析,探討專業成長情境中一位國中自然教師對於探究教學觀點的轉變, 以及專業成長情境對其轉變的成效。蒐集會議錄影、問卷、訪談、課室觀察與文件等資料,發現個案教師在參與專業成長計畫初期, 認為探究教學的實施必須是開放、具有固定程序,進行科展是最佳策略。歷經專業成長計畫的參與, 個案教師對於探究教學的觀點產生轉變,認為探究教學具有不同的開放程度與實施方式,課前體驗活動能有效解決時間不足的問題, 惟,科學本質仍受到忽略。在專業成長情境中,合作、對話、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元素, 影響個案教師產生轉變的策略有:閱讀具有實例的文獻、撰寫與討論教案、教學觀摩等。
  • Item
    揭開日本學生傑出表現背後的秘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1-12-??) 黃源河; 符碧真; Yuanher Robin Hwang; Bih-Jen Fwu
    1995年日本中小學生在國際數理競賽(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傲人的表現,引發國際學者的好奇,紛紛探究其背後的原因。結果發現,日本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教學研究」居功厥偉。雖然最近兩次國際數理競賽,日本學生的表現略微下滑,但其實施近百年,頗具特色的「教學研究」仍值得各國關注。本研究旨在探討日本的教學研究如何聚焦於學生學習,以增進教師專業成長。全文先介紹日本的課堂教學,其次說明其幕後推手「教學研究」,並舉出運作實例,接著進行學理分析,最後討論對我國師資培育與中小學教育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