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全球疫情對日本華校教育之衝擊與轉機-以横濱中華學院為例
    (2022) 馮彥國; Feng, yen-kuo
    本研究是研究者當時擔職日本橫濱中華學院校長職,當2020年2月新冠肺炎(COVID-19)蔓延初期,探究日本政府神奈川縣廳發佈緊急事態宣言命令之前與發佈之後,學校學生由正常上課轉為線上學習,如何透過學校自身決策機制,如熱線會議、教師動員、家長學生們共同防疫。並站在管理者觀點觀察行政決策的過程,以及探討疫情發生前線上設備與線上學習的效果。家長們對防疫以及僑校橫濱中華學院的期待如何,作研究分析。本研究採質化研究法透過文件分析、相關人士訪談、親身觀察及自我反思筆記等方式進行個案研究。經分析得出以下四項結論:1.華僑學校獨立行政管理決策機制有助於減緩COVID-19擴散。2.疫情初期,學校完成數位學習設施環境,獲得學生與家長正面的評價。3.經由線上學習,可以有效減緩師生的感染風險。4.疫情期間善用國內網路教育平台以及舉辦線上創意語文競賽與校慶慶祝活動,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 Item
    美中貿易關係與新冠肺炎疫情對臺灣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績效之影響
    (2022) 陳衍德; Chen, Yen-Te
    美中貿易衝突與新冠肺炎為 2020 年前後影響全球經濟甚深的事件,全球的供應鏈秩序也出現新的變局,其中被我國列為經濟重要發展產業的半導體事業更是在美中貿易衝突與新冠肺炎兩個黑天鵝事件下,成為兵家重視之產業。本研究希望透過績效分析中的杜邦分析法來進行分析,在美中貿易衝突下或是新冠肺炎疫情下,臺灣半導體產業績效是否被其影響而有績效上的影響。分析方式主要運用迴歸分析方式比對在事件前後的企業績效是否有顯著上的差異,並試圖探究造成差異的因素為何。 結果顯示在進行分析過後,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美中貿易衝突事件並無法對在中國方面的績效造成顯著影響;二、新冠肺炎事件對於全球或是中國方面的績效皆無顯著影響;三、企業年齡作為干擾變數對於全球或是中國方面的績效皆無顯著影響;四、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數在新冠肺炎事件時,對全球與中國方面的績效皆有顯著影響。 在美中貿易衝突與新冠肺炎的影響下,且在觀察無論是全球或臺灣所面臨的嚴峻環境,如因隔離造成的停工、電子需求倍增造成的斷料又或者是民眾消費緊縮等現象會使得我國的半導體產業會有衰退的現象出現。但就統計結果可以得知,無論是在美中貿易衝突下,又或者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對於我國半導體業的績效並無顯著造成衰退的現象出現,甚至還出現績效更好的情形。研究意涵包括了在美中貿易衝突中臺灣可能意外獲得轉單效應,使得我國相關產業的績效獲得正向成長;而新冠肺炎疫情則加速的電子通訊產品的需求,使得晶片相關需求獲得大幅度的提升,在半導體產業完整的臺灣自然能夠在疫情之中獲得相關利益。
  • Item
    探討新聞遊戲對閱聽人知識、態度與行為之影響——以COVID-19為例
    (2021) 孟利亞; Meng, Li-Ya
    為了探討新聞遊戲與非新聞遊戲在健康領域對閱聽人知識、態度與行為之影響,本研究以近期熱門的COVID-19為新聞事件背景,創建一套新聞遊戲,希望通過實驗法探討不同新聞呈現方式對閱聽人的影響,同時將基本人口變項一同納入研究,探討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職業是否具有調節作用,並使用滯後序列分析探討新聞遊戲受測者的行為模式與知識建構之間有何關係。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非新聞遊戲,新聞遊戲的受測者表現出更好的知識、態度與行為,表示在健康領域,新聞遊戲依然具有傳播潛力,相較於文字、圖片或影片的新聞呈現方式,更可以提高閱聽人的健康識能。同時根據滯後序列分析,新聞遊戲的受測者可以通過閱讀資訊或提示來提高他們對COVID-19的認知,並反映在後測知識測驗及態度行為上,同時新聞遊戲也提高了人們對健康議題的興趣和新聞分享意願。然而基本人口變項對新聞呈現方式與閱聽人知識、態度與行為之間並無調節作用,表示新聞呈現方式的不同對於閱聽人的影響不會因為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和職業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也就是說無論閱聽人的背景身份如何,新聞遊戲依然能表現出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