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6
  • Item
    科技文物數位典藏導入社區之推廣與學習
    (2010-07-31) 王燕超; 余鑑; 施能木; 廖遠光; 謝忠武; 范成偉; 曾介宏
    數位典藏計畫實施至今,已經累積了可觀的典藏資源與成果,如何有系統的在社 會、教育與產業各層面,有效的運用這些成果,已成為當今重要的課題。 本計畫即是從科技觀點,來詮釋、解析與應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所建置之成 果,並將之導入既有之社會網絡與社區組織,並藉由推廣、教學與Web 2.0 的近用、紀 錄、分享、資源整合、評估與研究創新等策略,進行數位典藏的推廣與深耕發展。 從科技觀點來詮釋應用數位典藏,具有擴展數典創新應用的獨特意義。本計畫擬從 科技史、科學技術、科技社會、科技產業、科技生活與創新的觀點,來詮釋應用數位典 藏,從數位典藏之科技視野來鑑古知今,並從現今生活科技來融合與創新應用。 Web 2.0 的導入與應用,是本計畫實施的重要措施。本計畫擬以Web 2.0 融入之策 略,進行相關的推廣與教學活動,以共筆、合作創作、Blog 與RSS 等方式進行互動、 分享與訊息交流,並將之融入計畫之活動中,更藉由社會網絡服務的方式達成資源整合 與智慧共享,藉此進行推廣與外部資源連結,促進計畫的創新與彰顯數位典藏的績效與 成果。
  • Item
    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評量標準及產學實證應用研究
    (2011-07-31) 于俊傑; 黃宜蕙; 余鑑
    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評量標準及產學實 證應用研究 The E-Mentoring with Interactive E-Portfolio Assessment Rubrics System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university-industry 本三年期連續性研究之目的為: 一、建置、試用與形成性評估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系統(第一年)。 二、建構與使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評量標準,並驗證其信、效度(第 二年)。 三、總結性評估系統功效,並以實驗研究檢測系統的使用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第三年)。 第一年建置的「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可回答學習者在線上學 習的疑問,並依適當的指引逐步完成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每人的檔案格式與內容項目 相同,方便教師評量之用。建構系統完成後,先行於企業界員工試用。並運用科技接受 模型2(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2)對員工的使用系統情形進行調查,以結構方 程模式進行分析,瞭解企業員工的使用行為。 第二年透過文獻分析、專家討論、預試等過程建構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 檔案評量標準,並以科技大學中的學生為教學實驗對象。實驗結束後,蒐集檔案評量資 料並進行統計分析,以檢驗檔案評量標準與評量方式之信、效度。並運用數位學習持續 使用意圖(e-learning continuance intention)模型來調查學習者利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 學習歷程檔案的使用意願情況。 第三年除了總結性評估系統的功效,另採實驗研究法,以科技大學中兩班的學生 為教學實驗對象。其中一班學生約三十名為實驗組,使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 歷程檔案系統,另一班學生約三十名為控制組,未使用系統。以t 檢定或多變量共變 數分析(排除可能影響因素,譬如影響學習成效因素)檢驗兩組在自我認知學習成效、 影響學習成效因素與Kirkpatrick 四層次訓練成效評估上的差異及,及兩組在學習成效 (作品、測驗)上的差異,並探討企業中員工使用線上導師制結合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 的訓練成效情形。
  • Item
    電子書在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之實證應用研究
    (2012-07-31) 于俊傑; 黃宜蕙; 余鑑
    本年連續性研究之目的為: 一、建置、試用與形成性評估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 二、建構與使用電子書使用行意圖成效模型,並驗證其信、效度。 三、總結性評估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之功效,並以實驗研究檢測系統的使用 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透過文獻分析、專家討論、預試等過程建構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並以企 業的員工為實驗對象。實驗結束後,蒐集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以檢驗模型之信、效度。 並運用電子書使用行為意圖成效模型來調查學習者的使用意願情況。 另採實驗研究法,以某企業之兩組的員工為電子書實驗對象。以t 檢定或多變量共 變數分析(排除可能影響因素,譬如影響學習成效因素)檢驗兩組在學習成效、影響學習 成效因素評估上的差異及,及兩組在學習成效(證照、測驗)上的差異,並探討企業中員 工使用電子書之相關利害關係人的訓練成效情形。
  • Item
    應用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通用模型於企業導入數位學習之多層次分析
    (中華企業資源規劃學會, 2012-12-01) 廖珮妏; 余鑑; 于俊傑
    數位學習已成為企業實施教育訓練與知識傳承的重要工具。使用者接受企業數 位學習系統是實現數位學習系統成功的第一步,加上個體是鑲嵌於組織中,不同的組 織因素將造成個體使用者之行為差異。因此數位學習實施涵蓋兩個層面,組織層級與 個體層級均影響員工的接受程度。本研究以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為個體層級理論基 礎,擴展組織層級理論的創新擴散通用模型,運用兩大學理基礎,發展出一個「創新 擴散通用模型與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的多層次模型」。研究工具採問卷設計,正式問 卷以配對樣本每家公司選取1 名主管和30 位員工,最終有效配對回收問卷,主管共 33 份、員工共860 份,採階層線性模式進行多層次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 組織層 級的科技創新特性、環境開放特性會對創新科技採用決策產生正向直接影響,且亦對 行為意願存在中介效果。2 在個體層級方面,績效期望、努力期望與群體影響對行 為意願皆具有正向直接影響。3 創新科技採用決策的調節效果,將強化努力期望對 個人行為意願之影響。因此建議組織在導入數位學習系統工具時,除了個體使用者因 素,亦應多瞭解外部環境分析;並可運用相關策略管理工具,以促進員工對於組織創新科技決策的認知。本文期望研究結果對於企業導入數位學習時的需求評估能有極大助益。
  • Item
    工作適性、組織正義、職場友誼對適應性績效影響之研究
    (明新科技大學, 2013-02-01) 余鑑; 于俊傑; 廖珠美; 蔡尚鈞
  • Item
    從微觀至鉅觀--運用現象學探討人力資源發展
    (淡江大學, 2012-03-01) 廖珮妏; 許立群; 余鑑; 于俊傑
    現象學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研究方法,其為探討客體生活經驗的本質。現象學是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於1859年所創立,將現象學定義為意識指向之事物。首先現象學用於嚴謹科學的發展中,此外,除了方法論上的應用,之後學者更擴展在各領域如社會學、心理學等。然而人力資源發展亦是一門研究人的學科,本文內容將擴展現象學於質化人力資源發展研究之應用,本研究試圖從現象學的起源發展、理論意涵、與質化研究之關係,至探討如何將其運用到人力資源領域的職能及評鑑中心法來探討此一主題。最後,提出本文具體結論與建議。
  • Item
    審計機關師徒功能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
    (政府審計雜誌社, 2011-04-01) 劉曾若; 余鑑; 于俊傑
  • Item
    組織文化與氛圍對留任意願影響之研究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2011-12-01) 余鑑; 于俊傑; 李虹諭; 余采芳
  • Item
    Web 2.0線上學習網站評鑑指標之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2011-03-01) 余鑑; 于俊傑; 余采芳; 鄭宇珊; 李依凡
    本研究之目的在發展Web 2.0線上學習網站評鑑指標,作為企業組織之線上學習網站平台層面的參考依據。以德懷術調查法進行研究,經14位Web2.0領域專家學者三回合問卷,架構出具有共識的評鑑指標,發展出Web 2.0線上學習網站評鑑指標。本研究發現經由三回德懷術專家問卷的調查問卷,彙整其意見與進行統計分析後,確定此評鑑指標之架構為2個評鑑構面、4個評鑑指標層面,56個評鑑指標項目。其所獲得之研究結果是綜合實務界與學術界專家群之論點,建構出Web 2.0線上學習網站的評鑑指標,以供未來在學術或企業在建置互動性網站時,皆可藉由此評鑑指標,以作為證明、改進、比較、追蹤、解釋、分析和預測數位學習成效之依據。
  • Item
    企業導入數位學習關鍵成功因素應用
    (中華大學管理學院, 2011-06-01) 余鑑; 于俊傑; 余采芳; 鄭宇珊; 張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