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0
  • Item
    大師的足跡
    (2012-12-31) 吳祖銘; 林素惠; 陳仙舟
  • Item
    大師的足跡
    (2011-07-31) 吳祖銘; 林素惠
    近幾年政府極力推動文化資產數位典藏計劃,地方文化機構、博物管與美術館皆積極將館中藏品 數位化並設立網站,也帶動民間的私人博物館、工作室、文化藝術團體紛紛投入數位典藏工作;同時, 藝術創作者也透過數位化與文化資產,再整合網路媒介達到傳播資訊、藝術欣賞、教育及研究的目標。 另外,博物館或美術館的存在價值在於它所蘊含人類智慧與文化的無可取代的科學與人文資產,而數 位美術館的建構使得這些文化資產可以具彈性的保存、詮釋、管理及延伸。本計劃將以此為目標,發 展藝術家個人數位美術館。 陳景容教授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藝術創作成果斐然,樂於奉獻於教育, 並以傳承藝術為己任,在藝術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專業上的才華、努力提攜後進的熱誠與推 廣人文藝術的貢獻,值得眾人尊敬與肯定。為了保存、延續並推廣陳景容教授的藝術創作,本計畫由 陳景容藝術文教基金會之典藏機構與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所組成的推廣團隊合作,結合網站建置 與主題展示內容設計規劃的方式,將陳景容教授2254件作品,以媒材類別為分類基礎,在兩年計畫期 間依序建置。設立音樂、旅遊、藝教等主題式典藏館,並且建立系統化檢索機制,以整合陳景容數位 美術館典藏內容,同時,主題館的發展,更可以使陳景容數位美術館之內涵更具豐富性,更可以達到 數位美術館永續經營之目標。
  • Item
    點矩陣全像表現與拍攝式影像技術學習內容之整合
    (2009-07-31) 王希俊; 吳祖銘; 陳仙舟
    以產品攝影的角度來說,由於所拍攝相片為二維之影像,因此只能利用採光、景深 等拍攝技巧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然而隨著數位點矩陣全像片(Dot matrix hologram) 技術之發明,透過控制光柵排列角度的不同,使得人眼可以在不同角度觀看到所設定之 影像,產生縮放、流動、景深及立體等視覺效果。 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希望將產品攝影中的拍攝技巧與點矩陣全像片表現立體作 有效的整合,藉由拍攝式影像技術來建構點矩陣全像片之圖樣原稿,並透過實際輸出 後,針對全像片及攝影時之環境參數作較深入的探討,進而提供產品攝影一個創新的學 習工具,並發展教具及教案,融入課程當中。透過壓印、燙金、射出成型等複製技術, 所設計之全像產品除了本身即具有藝術表現及防偽功能外,透過與產品之整合,可以有 效提升其附加應用價值。
  • Item
    大師的足跡:陳景容數位美術館
    (2011-10-25) 吳祖銘; 林素惠
    近幾年政府極力推動文化資產數位典藏計劃,地方文化機構、博物管與美術館皆積極將館中藏品 數位化並設立網站,也帶動民間的私人博物館、工作室、文化藝術團體紛紛投入數位典藏工作;同時, 藝術創作者也透過數位化與文化資產,再整合網路媒介達到傳播資訊、藝術欣賞、教育及研究的目標。 另外,博物館或美術館的存在價值在於它所蘊含人類智慧與文化的無可取代的科學與人文資產,而數 位美術館的建構使得這些文化資產可以具彈性的保存、詮釋、管理及延伸。本計劃將以此為目標,發 展藝術家個人數位美術館。 陳景容教授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藝術創作成果斐然,樂於奉獻於教育, 並以傳承藝術為己任,在藝術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專業上的才華、努力提攜後進的熱誠與推 廣人文藝術的貢獻,值得眾人尊敬與肯定。為了保存、延續並推廣陳景容教授的藝術創作,本計畫由 陳景容藝術文教基金會之典藏機構與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所組成的推廣團隊合作,結合網站建置 與主題展示內容設計規劃的方式,將陳景容教授2254件作品,以媒材類別為分類基礎,在兩年計畫期 間依序建置。設立音樂、旅遊、藝教等主題式典藏館,並且建立系統化檢索機制,以整合陳景容數位 美術館典藏內容,同時,主題館的發展,更可以使陳景容數位美術館之內涵更具豐富性,更可以達到 數位美術館永續經營之目標。
  • Item
    大師的足跡:陳景容數位美術館 (II)
    (2012-12-31) 吳祖銘; 林素惠; 陳仙舟
  • Item
    點矩陣全像表現與拍攝式影像技術學習內容之整合
    (2009-07-31) 王希俊; 陳仙舟; 吳祖銘
    以產品攝影的角度來說,由於所拍攝相片為二維之影像,因此只能利用採光、景深 等拍攝技巧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然而隨著數位點矩陣全像片(Dot matrix hologram) 技術之發明,透過控制光柵排列角度的不同,使得人眼可以在不同角度觀看到所設定之 影像,產生縮放、流動、景深及立體等視覺效果。 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希望將產品攝影中的拍攝技巧與點矩陣全像片表現立體作 有效的整合,藉由拍攝式影像技術來建構點矩陣全像片之圖樣原稿,並透過實際輸出 後,針對全像片及攝影時之環境參數作較深入的探討,進而提供產品攝影一個創新的學 習工具,並發展教具及教案,融入課程當中。透過壓印、燙金、射出成型等複製技術, 所設計之全像產品除了本身即具有藝術表現及防偽功能外,透過與產品之整合,可以有 效提升其附加應用價值。
  • Item
    印刷文物典藏內容展示研究--展示主軸的發展
    (2008-07-31) 吳祖銘; 徐照夫
    文物典藏端賴史料研究的方向指引,史料研究必須有文物為佐證,兩相依存均具同等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透過科技文脈與展示觀點的探討,以建構「印刷文物典藏地圖」。本計畫係為開展第二階段的工作,為前期研究的延續,是以展示規畫的需求,結合既有館藏,發展展示議題與軸心,以推動印刷文物典藏展示的實踐。
  • Item
    點矩陣全像表現與拍攝式影像技術學習內容之整合
    (2008-01-31) 王希俊; 吳祖銘; 陳仙舟
    以產品攝影的角度來說,由於所拍攝相片為二維之影像,因此只能利用採光、景深 等拍攝技巧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然而隨著數位點矩陣全像片(Dot matrix hologram) 技術之發明,透過控制光柵排列角度的不同,使得人眼可以在不同角度觀看到所設定之 影像,產生縮放、流動、景深及立體等視覺效果。 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希望將產品攝影中的拍攝技巧與點矩陣全像片表現立體作 有效的整合,藉由拍攝式影像技術來建構點矩陣全像片之圖樣原稿,並透過實際輸出 後,針對全像片及攝影時之環境參數作較深入的探討,進而提供產品攝影一個創新的學 習工具,並發展教具及教案,融入課程當中。透過壓印、燙金、射出成型等複製技術, 所設計之全像產品除了本身即具有藝術表現及防偽功能外,透過與產品之整合,可以有 效提升其附加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