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汽車修護從業人員就業能力之研究
    (2008) 宋若光
    本研究在探討汽車修護從業人員就業能力。預期研究成果將對國內汽車行業的教育、訓練以及能力內涵建構等有所貢獻。本研究所得之就業能力模型可做為發展其他行業從業人員就業能力內涵之參考;研究所得之指標架構,可做為汽車修護行業甄選人才、員工訓練及績效考核之標準,亦可提供教學及訓練單位做課程規劃及教材選用之依據。 研究採用文獻探討、專家諮詢,蒐集分析有關汽車修護行業現況、世界各國就業能力內涵等相關資料,再透過專家深度訪談、內容分析、專家會議、模糊德懷術及層級分析等方法,建構完成就業能力模型及汽車修護從業人員就業能力內涵及指標體系。研究所得之具體成果如下: 在就業能力模型方面:模型內涵共有個人特質、能力、主題瞭解及認知反映等4個層面。個人特質包含組織與領導,積極與創新,正向與服從,企業與學習;能力層面包含關鍵能力與專業能力;主題瞭解包含主題與學科,組織與產業;認知反映包含自我認知及行為表現。 在汽車修護從業人員就業能力內涵方面:依據就業能力模型建立的能力內涵有4個層面,10個要項及118項內涵。在10個要項中惟有專業能力內涵又細分成顧客服務、廠區維護、車輛保修、專業成長及專業管理等5個部份。 在汽車修護從業人員就業能力指標體系方面:依據就業能力內涵建立的就業能力指標體系,包含4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以及126個指標內涵,以及一、二級指標之權重值。
  • Item
    影響我國專科學校技職教師效能感相關因素研究
    (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 1999-01-01) 徐昊杲; 饒達欽; 宋若光; 許永昌; 朱文源
  • Item
    台北市高工應屆畢業生電腦素養、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1999-06-01) 田振榮; 宋若光; 徐昊杲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北市高工應屆畢業學生的電腦素養、電腦態度及影響此二者之相關因素。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樣本為743位高工學生。 根據分析結果獲得以下結論:(1)台北市高工應屆畢業生有正向的電腦態度,但電腦素養偏低。(2)男生的電腦素養顯著高於女生,電腦態度亦顯著較女生正向。(3)在「家中有無電腦」、「家中有無網際網路帳號」、「家中有無訂閱電腦雜誌」與「有無接受電腦課程或訓練」等因素上,高工學生的電腦素養及電腦態度差異均達顯著水準。(4)母親教育程度不同的高工學生,其電腦素養有顯著差異,父親教育程度不同的高工學生,其電腦態度有顯著差異。(5)就讀公立與私立學校的高工學生,其電腦素養及電腦態度均沒有差異;資訊科及控制科的學生,其電腦素養顯著高於多數科別;各科間的電腦態度沒有差異。
  • Item
    台北市高工應屆畢業生電腦素養、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1999-06-??) 田振榮; 宋若光; 徐昊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