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圖像化二維條碼與雷射鑽孔在個人化郵票上之加值應用
    (2018) 彭俊雄; Peng, Chun-Hsiung
    隨著資訊科技及物聯網的蓬勃發展,藉由行動載具連結實體與雲端已衍生各式加值應用,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為目前為較常用的種類,但現有黑白兩色呈現的QR Code於視覺並不美觀,故漸有圖像化二維條碼(Graphic QR Code)出現,亦能提升產品行銷效能。另進入物聯網時代,QR Code 有時會遭仿製,故需增強其防偽功能,目前雷射鑽孔技術亦已廣泛應用在各種材質上,可提升條碼與產品結合性以防止偽造;雷射鑽孔技術也曾應用於郵票,有獨特的視覺美感。故本研究將以雷射鑽孔方式結合圖像化二維條碼以提升個人化郵票之防偽功能。本研究採用數位半色調技術結合誤差擴散加密方法,將二維條碼的訊息藏於外顯圖案中,以雷射穿孔的方法製作個人化郵票加值產品,並比較圖像化二維條碼之原始影像與雷射鑽孔後成像之差異性及孔徑之穩定性,進而可供行動載具掃碼解讀內藏資訊,另結合具有生肖賀歲意涵與剪紙傳統文化之圖像,以數位科技及雷射穿孔,進行加值產品之設計。實驗結果顯示,經由雷射鑽孔後的圖像化二維條碼,可被行動載具掃碼解讀,獲得隱藏資訊,並將郵票功能擴展至雲端影音播放的加值應用,實現了圖像化二維條碼與雷射鑽孔在個人化郵票上整合之加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