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4
  • Item
    適性化的智慧型技能模擬教學系統
    (2006-03-24) 顏銘宏; 游光昭; 徐昊杲
    運用電腦模擬的特性,能以有限的時間與資源達到實務技能學習的目的。但是,卻也有相關研究指出,無論學習者學習的環境為電腦模擬系統或是實際動手操作,學習者本身的特質或能力才是影響學習的主要因素。換句話說,技能模擬系統雖能安全、有效地輔助技能學習,但是學習者先天的特質或能力,可能才是造成技能模擬學習是否具有成效的主要因素。本文將先討論技能模擬教學的意義與學理基礎;接著,針對智慧型教學系統的架構與功能,以所開發的焊接技能模擬系統為例,導入和加強智慧型功能與系統架構;如此,應能有效改善學習者先天的特質或能力不同所帶來的學習差異,達到 適性化的智慧型技能模擬教學系統 ,輔助技能的學習。
  • Item
    技能模擬學習系統之建置與評估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 2006-09-01) 游光昭; 徐昊杲; 顏銘宏
    本文透過文獻的整理與分析,探討電腦模擬教學運用在技能學習的可行性與相關的學習理論基礎。此外,並運用模擬系統應掌握的設計原則,實際建置一以焊接技術為學習目標的「焊接技能模擬學習系統」,以探討上述相關的學習理論與教學媒體在此模擬學習系統上的理論基礎與應用。本研究之結果可作為學校或學生在技能訓練與教學運用上的參考。
  • Item
    能源國家型人才培育自由導向整合型計畫---建構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徐昊杲; 馮丹白; 林炎旦
    本研究計畫旨在透過非制式教育的方式,配合計畫所建構之節能減碳實作體 驗課程教材、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模組以及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 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學生體驗營,進行教學,以提高大專院校學生與國小學生之節 能減碳素養,並建立能源相關基礎概念與能源科技知識。因此,本研究欲達成之 目標如下: 1. 編製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 2. 開發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模組。 3. 建置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 4. 培訓大專院校學生成為能源種子教師。 5. 推廣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達成國小學生能源素養的提升。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相關研究 等文獻加以探討,具體瞭解其內涵,以作為發展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指標與學 習概念圖的基礎,繼而發展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 教具/實驗模組以及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學生體驗營進行節 能減碳之推廣課程,並利用問卷調查法檢視課程之成果。本研究預期在三年內完 成,依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與結論,提供參考。
  • Item
    「能源與環境」非制式教育計畫---建構能源之體驗課程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07-31) 徐昊杲; 林炎旦
    本研究旨在培養師資培育學生具有能源素養,成為未來的優秀能源講師,並透過學習、實作的過程,培養小學生節能減碳知識及素養,以期讓未來的師資與主人翁具體實踐節能減碳。因此,本研究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1. 發展國小能源實作與體驗的單元課程。 2. 配合國小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發展能源種子推廣師資培訓課程。 3. 培訓師資培育學生成為能源種子教師。 4. 推廣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達成國小學生能源素養的提昇。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的相關研究等文獻加以探討,以作為發展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的基礎。同時發展能源實作與體驗師資培訓課程以及國小學生種子課程,在全國北、中、南、東四區,進行10~12場次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推廣,在靜態與動態兼具的學習環境下親身體驗能源科學,同時發展參與者之社會溝通技巧,以促進不同背景參與者之交流,並利用問卷調查法及追蹤訪問檢視課程之成果,歸納研究發現與結論。
  • Item
    我國高職學校轉型社區學院因應策略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徐昊杲; 曾淑惠
  • Item
    單一整合型計畫-建構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研究( I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07-31) 徐昊杲; 馮丹白; 林炎旦; 鄧敦平
    本計畫旨在編製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研發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 模組,並且將所研發之教材及教具數位化,彙整入節能減碳教育網,完成兼具實物與虛 擬並存的教學材料,讓學習者可以線上學習、線上組裝教具,並藉由動手組裝過程瞭解 不同影響因素所呈現的結果。本計畫也將辦理師資培訓營,培訓大專院校學生成為能源 種子教師。接著再由研究團隊帶領所培訓的能源種子教師,一起規劃、辦理給國小學生 參加的節能減碳實作體驗營,以提高國小學生之節能減碳素養,並建立能源相關基礎概 念與能源科技知識。最後,藉由節能減碳教育網與實體教學之結合,加強訊息交流與知 識分享,用來彌補實體教學之不足。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相關研究的文獻 加以探討,具體瞭解其內涵,以作為發展教材及教具的基礎,透過專家會議進行確認與 修正,接著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國小學生體驗營進行課程教學,並利用問卷調查法,以平 均數、標準差、單一樣本t 考驗、相依樣本t 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視課程實施 之成效。最後,藉由節能減碳教育網與實體教學之結合,加強訊息交流與知識分享,用 來彌補實體教學之不足。
  • Item
    單一整合型計畫-建構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研究( II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2-07-31) 徐昊杲; 林炎旦; 鄧敦平; 吳榕騟; 馮丹白
  • Item
    能源國家型人才培育自由導向整合型計畫---建構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計畫(I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徐昊杲; 馮丹白; 林炎旦
  • Item
    應用電腦輔助多媒體教學對高職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藝術領域之學習成效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6-07-31) 徐昊杲; 朱之祥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腦輔助多媒體教學對高職不同學習風格學生之「藝術生活」學習成效;研究以高職部定必修一般科目,藝術領域之「藝術生活」課程為基礎,發展一套專屬藝術生活的多媒體教材,探討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施予電腦輔助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後,分析不同教學方法和不同學生特質交互作用下所呈現的學習成效,研究並考量教學方法及學習風格兩個因素,透過二因子實驗設計來探討其交互作用在學習成效之差異,提供往後教學之參考。具體而言,本研究計畫欲達成之主要目的如下: 第一年: 1.發展配合藝術生活課程使用之「電腦輔助多媒體教材」。 2.發展「學習風格量表」、「藝術生活學習成效測驗量表」。 第二年: 1.探討不同學習風格的高職學生在藝術生活課程的學習成效之影響。 2.探討接受「電腦輔助多媒體教學」的高職學生在藝術生活課程學習成效上的差異。 3.探討接受「傳統教學」的高職學生在藝術生活課程學習成效上的差異。 4.探討接受不同教學方法與不同學習風格高職學生其交互作用在藝術生活學習成效之差異。 為達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針對學習風格理論、電腦輔助多媒體教學理論與實務及學習成效的概念與相關研究等相關文獻加以探討,具體瞭解其內涵,輔以高職部定必修一般科目「藝術生活」為主,採用準實驗研究。本研究預期在二年內完成研究,依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與結論,供教育主管機關制訂教育政策和相關人員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