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20
  • Item
    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之推動經驗與成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4-12-??) 徐昊杲; 施秀青; How-Gao Hsu; Hsiu-Ching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為達成教學目標,透過專家會議進行文獻確認與修正,作為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教材及教具的基礎。另外,透過非制式教育推動模式,辦理能源實作體驗營,強化訊息交流與知識分享,並利用問卷調查法檢視課程實施之成效,歸納結果:(1)完成「能源」為主題,課程單元教材4冊;節能減碳推廣手冊共計3本。(2)發展再生能源可操作式數位化教具,並完成知識性與體驗式節能減碳實作課程。(3)能源實作體驗課程可以提升國中小學生的能源認知,且學生對於體驗式的課程有較高的興趣。
  • Item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背景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5-05-??) 徐昊杲; 林清南; How-Gao, Hsu & Ching-Nan, Lin
    本文旨在分析與比較兩岸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背景,採用比較教育法,透過高等教育擴張理論和趨勢的文獻探討,繼之探討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背景因素,並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擴張的背景,除政治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需求外,臺灣地區是由教育改革導致高等技職教育的擴張,而大陸地區則是因為教育產業化引發高等職業教育的擴張。
  • Item
    我國技職教育廣播節目製播之成效探究-以某技職教育節目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6-02-??) 蔡宜穎; 徐昊杲; 黃建銘; Yi-Ying Tsai; How-gao Hsu; Chien-Ming Huang
    臺灣技職教育在國家經濟發展及培育所需的技術人力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技職教育提供多元的進路讓學生能多元發展,並找到自己未來的生涯發展方向。為宣揚技職教育並加強社會對技職教育的了解,在民國91年至民國96年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曾委託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製播專責介紹技職教育的廣播節目,本研究透過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所製播的技職校育節目進行個案研究,透過案例分析法加以整理及歸納,探討我國技職教育廣播節目製播之成效。隨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在適性揚才與適性發展的氛圍下,教育部仍應積極延續過去的廣播平臺宣導模式,來提供社會大眾對於技職教育更多的了解與認識,幫助每一個孩子都能「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
  • Item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歷程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7-03-??) 林清南; 徐昊杲; Ching-Nan Lin, How-Gao Hsu
    本研究旨在探討與比較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歷程,採用比較教育研究法,首先,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趨勢;繼之,分別探討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歷程,而後加以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歷程,皆是先由規模擴張開始,接著朝向品質提升以及特色多元的發展;最後,提出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在規模的擴張要注意生源問題和建全技職體系,在品質的提升要配合產業需求和提升至本科(大學)層級,在多元和特色要落實務實致用和全人教育理念等建議。
  • Item
    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之推動經驗與成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4-12-??) 徐昊杲; 施秀青; How-Gao Hsu; Hsiu-Ching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為達成教學目標,透過專家會議進行文獻確認與修正,作為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教材及教具的基礎。另外,透過非制式教育推動模式,辦理能源實作體驗營,強化訊息交流與知識分享,並利用問卷調查法檢視課程實施之成效,歸納結果:(1)完成「能源」為主題,課程單元教材4冊;節能減碳推廣手冊共計3本。(2)發展再生能源可操作式數位化教具,並完成知識性與體驗式節能減碳實作課程。(3)能源實作體驗課程可以提升國中小學生的能源認知,且學生對於體驗式的課程有較高的興趣。
  • Item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背景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5-05-??) 徐昊杲; 林清南; How-Gao, Hsu & Ching-Nan, Lin
    本文旨在分析與比較兩岸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背景,採用比較教育法,透過高等教育擴張理論和趨勢的文獻探討,繼之探討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背景因素,並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擴張的背景,除政治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需求外,臺灣地區是由教育改革導致高等技職教育的擴張,而大陸地區則是因為教育產業化引發高等職業教育的擴張。
  • Item
    適性化的智慧型技能模擬教學系統
    (2006-03-24) 顏銘宏; 游光昭; 徐昊杲
    運用電腦模擬的特性,能以有限的時間與資源達到實務技能學習的目的。但是,卻也有相關研究指出,無論學習者學習的環境為電腦模擬系統或是實際動手操作,學習者本身的特質或能力才是影響學習的主要因素。換句話說,技能模擬系統雖能安全、有效地輔助技能學習,但是學習者先天的特質或能力,可能才是造成技能模擬學習是否具有成效的主要因素。本文將先討論技能模擬教學的意義與學理基礎;接著,針對智慧型教學系統的架構與功能,以所開發的焊接技能模擬系統為例,導入和加強智慧型功能與系統架構;如此,應能有效改善學習者先天的特質或能力不同所帶來的學習差異,達到 適性化的智慧型技能模擬教學系統 ,輔助技能的學習。
  • Item
    技能模擬學習系統之建置與評估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 2006-09-01) 游光昭; 徐昊杲; 顏銘宏
    本文透過文獻的整理與分析,探討電腦模擬教學運用在技能學習的可行性與相關的學習理論基礎。此外,並運用模擬系統應掌握的設計原則,實際建置一以焊接技術為學習目標的「焊接技能模擬學習系統」,以探討上述相關的學習理論與教學媒體在此模擬學習系統上的理論基礎與應用。本研究之結果可作為學校或學生在技能訓練與教學運用上的參考。
  • Item
    能源國家型人才培育自由導向整合型計畫---建構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徐昊杲; 馮丹白; 林炎旦
    本研究計畫旨在透過非制式教育的方式,配合計畫所建構之節能減碳實作體 驗課程教材、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模組以及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 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學生體驗營,進行教學,以提高大專院校學生與國小學生之節 能減碳素養,並建立能源相關基礎概念與能源科技知識。因此,本研究欲達成之 目標如下: 1. 編製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 2. 開發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模組。 3. 建置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 4. 培訓大專院校學生成為能源種子教師。 5. 推廣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達成國小學生能源素養的提升。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相關研究 等文獻加以探討,具體瞭解其內涵,以作為發展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指標與學 習概念圖的基礎,繼而發展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 教具/實驗模組以及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學生體驗營進行節 能減碳之推廣課程,並利用問卷調查法檢視課程之成果。本研究預期在三年內完 成,依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與結論,提供參考。
  • Item
    「能源與環境」非制式教育計畫---建構能源之體驗課程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07-31) 徐昊杲; 林炎旦
    本研究旨在培養師資培育學生具有能源素養,成為未來的優秀能源講師,並透過學習、實作的過程,培養小學生節能減碳知識及素養,以期讓未來的師資與主人翁具體實踐節能減碳。因此,本研究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1. 發展國小能源實作與體驗的單元課程。 2. 配合國小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發展能源種子推廣師資培訓課程。 3. 培訓師資培育學生成為能源種子教師。 4. 推廣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達成國小學生能源素養的提昇。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的相關研究等文獻加以探討,以作為發展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的基礎。同時發展能源實作與體驗師資培訓課程以及國小學生種子課程,在全國北、中、南、東四區,進行10~12場次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推廣,在靜態與動態兼具的學習環境下親身體驗能源科學,同時發展參與者之社會溝通技巧,以促進不同背景參與者之交流,並利用問卷調查法及追蹤訪問檢視課程之成果,歸納研究發現與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