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從Amabile創造成份模式理論探討國小學童的實作技能與科技創造力
    (2007-07-31) 朱益賢
    配合教育部培養學生創新、行動與行思合一的興趣與基本能力,逐步打造出 創造力國度ROC (Republic of Creativity)的願景,本計畫擬以Amabile 的創造成份 模式理論為基礎發展科技競賽模組,並觀察此模組對國小學童在科技創造力與實 作技能上的影響,以期能培養出能手腦並用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學生。 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發展科技競賽模組(第一年); 2. 發展評量學生科技創造力之評量工具(第一年); 3. 發展評量學生實作技能之評量工具(第一年); 4. 驗證科技競賽模組的效益(第二年); 5. 修正科技競賽模組並研提革新策略(第二年); 6. 分析與比較革新策略的效益(第三年); 7. 發展將科技競賽融入生活科技教學的策略(第三年)。 為期能達成上述研究目的,將採用文獻分析、焦點團體、專家座談、教學實 驗、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而本計畫的研究對像為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配合研究 需要將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材中,選取與生活科技密切相關並注重實 作的單元,作為科技競賽模組規劃的內容範圍。本計畫將考量Amabile 理論的社 會環境要素包含學校鼓勵、師長鼓勵、工作團隊支持、自主性、足夠資源、挑戰 性工作、工作負荷壓力、學校環境的障礙等因素,再參照Amabile 的五個不同創 造階段,從問題/任務確認、準備、產生回應、有效反應與溝通、產出等階段,來 設計與發展適合國小學童的科技競賽模組。為評估此科技競賽模組對學童的影 響,將改編與發展出「環境知覺自我評估量表」、「科技創造力評量表」、「實作技 能檢核表」等評量工具。 研究結果將對科技競賽的舉辦與評量提供一客觀、標準化的方法,對國小生 活科技教學策略運用提出建議,並透過科技競賽的舉辦,加強社會大眾對各教育 階段實作技能與科技創造力培養之重視。
  • Item
    從AMABILE創造成份模式理論探討學生的實作技能與科技創造力
    (2008-07-31) 朱益賢
    配合教育部培養學生創新、行動與行思合一的興趣與基本能力,逐步打造出 創造力國度ROC (Republic of Creativity)的願景,本計畫擬以Amabile 的創造成份 模式理論為基礎發展科技競賽模組,並觀察此模組對國小學童在科技創造力與實 作技能上的影響,以期能培養出能手腦並用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學生。 本計畫之研究目的為: 1. 發展科技競賽模組(第一年); 2. 發展評量學生科技創造力之評量工具(第一年); 3. 發展評量學生實作技能之評量工具(第一年); 4. 驗證科技競賽模組的效益(第二年); 5. 修正科技競賽模組並研提革新策略(第二年); 6. 分析與比較革新策略的效益(第三年); 7. 發展將科技競賽融入生活科技教學的策略(第三年)。 為期能達成上述研究目的,將採用文獻分析、焦點團體、專家座談、教學實 驗、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而本計畫的研究對像為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配合研究 需要將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材中,選取與生活科技密切相關並注重實 作的單元,作為科技競賽模組規劃的內容範圍。本計畫將考量Amabile 理論的社 會環境要素包含學校鼓勵、師長鼓勵、工作團隊支持、自主性、足夠資源、挑戰 性工作、工作負荷壓力、學校環境的障礙等因素,再參照Amabile 的五個不同創 造階段,從問題/任務確認、準備、產生回應、有效反應與溝通、產出等階段,來 設計與發展適合國小學童的科技競賽模組。為評估此科技競賽模組對學童的影 響,將改編與發展出「環境知覺自我評估量表」、「科技創造力評量表」、「實作技 能檢核表」等評量工具。 研究結果將對科技競賽的舉辦與評量提供一客觀、標準化的方法,對國小生 活科技教學策略運用提出建議,並透過科技競賽的舉辦,加強社會大眾對各教育 階段實作技能與科技創造力培養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