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以MST為導向的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設計
    (2003-11-09) 林人龍; 游光昭
    融合數學分析、科學探究以及科技設計的MST主題式科技教學活動,已在許多先進國家的中小學科技教育中推行多年。在台灣,九年一貫新課程的七年級已於九十一學年度開始全面實施,而科技教育則被歸類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自然科學與科技在近代科學研究蓬勃以及科技工程急速發展下,早已存在一種共棲共生的關係,然而由於傳統分科專業教學的因素,我們的國中生很難有機會在學校的教育環境當中,將所學得的數學運算與科學概念知識應用在科技專題的設計作業之中。而這樣的結果反映出,學生無法將三者做一有效的連結,抽象的概念分析與描述得不到實際印證的機會。有鑑於統整與科際間整合教學的重要性,並符應九年一貫領域統整教學的精神,本論文將論述:(1)適行於國內推行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MST(數學、科學、科技)課程與教學架構。(2)依據此MST課程教學架構設計出教學活動示例。
  • Item
    九年一貫課程生活教科書之生活科技內容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4-06-01) 蔡福興; 游光昭
    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歐美等先進國家早在1990年代起便開始推動科技教育,希望能藉此來幫助學生發展科技素養,使其能在未來變動的科技社會中有效的生活與工作。我國的科技教育課程一直以來都被稱為「生活科技」教育,過去僅在國中、高中階段實施,如今隨著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生活科技教育已首次落實於國小基礎課程中,且在國小低年級階段被整合成為生活課程。本文主要是針對目前已經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之生活課程,分析其各種版本教科書中有關生活科技的內容,以了解我國首次實施之國小生活科技教育在學生學習的教科書中所佔的比重情形與教材呈現方式。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以通過國立編譯館審查合格的六冊國小一、二年級生活教科書為分析對象,並參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國小生活科技領域的能力指標作為內容分析類目,最終獲致以下幾點結論:1.國小一、二年級生活課程內含生活科技教育內容。2.國小生活課程教學內容中以生活科技教育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比率略微偏低。3.國小生活科技教學內容中以認識常見科技及設計與製作為主要內涵。4.國小生活科技教育教學內容中以製造科技領域所佔比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