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學習動機、學習障礙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2006) 熊屏生
    本研究旨在探究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學習動機、參與障礙及學習滿意度,其目的包括瞭解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其學習動機、學習障礙及學習滿意度差異情形及探討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學習動機」與「學習障礙」兩者預測「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程度,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相關單位參考依據。 本研究依據文獻資料、相關實證研究及參考國內外相關量表,發展「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學習動機、學習障礙及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對退輔會訓練中心92年至94年接受日間四個月以上養成訓練具榮民身分的學員抽樣進行問卷調查,並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簡單迴歸分析、多元迴歸及典型相關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獲致結論如下: 壹、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其中以「求知興趣」的動機最高,其次分別為「社交關係」、「逃避與刺激」和「外界期望」;而以「職業進展」的動機最低。 貳、抽樣調查分析發現其感受整體學習障礙影響程度不高;就學習障礙各層面而言,「意向障礙」影響程度最高,而「情境障礙」對榮民學習影響的程度最低。 參、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的整體學習滿意度普遍認同程度高,就學習滿意度各層面而言,以「教師教學」的滿意程度最高,各層面之滿意程度均達顯著水準。 肆、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的學習動機因不同背景變項而有所不同;其中「性別」、「年齡」、「有無領取月退俸」、「學歷」、「軍種」、「軍階」、「取得參訓訊息」等變項之榮民在「整體學習動機」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在「學習動機各層面」表現上,亦無顯著差異。 伍、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的學習滿意度因不同背景變項而有所不同,其中「性別」、「年齡」、「家庭總收入」、「有無領取月退俸」、「學歷」、「年資」、「居住地區」、「軍種」等變項在「整體學習滿意度」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各滿意度層面亦均無顯著差異。 陸、榮民參加公共職業訓練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間具有正相關,學習障礙與學習滿意度之間具有負相關。 柒、使用簡單迴歸分析法,利用「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進行預測,可得到簡單直線迴歸方程式: =.507X-42.339。進一步使用多元迴歸方式,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障礙」預測「學習滿意度」,得到直線多元迴歸方程式 =.514X1-.157X2+45.832。 捌、利用典型相關(canonical correlation)分析:以學習動機各層面五個變項為控制(預測)變項,學習滿意度各分層面四個變項為效標變項,可得到四個典型變量。此外以學習障礙各層面三個變項為控制(預測)變項,學習滿意度各層面四個變項為效標變項,可得到一個典型變量。 最後,依本研究結論提出三大項,十二點建議,以供公共職業訓練主管機關(退輔會)、訓練機關(退輔會訓練中心)及後續研究者三方面參考。 關鍵詞:榮民、公共職業訓練、學習動機、學習障礙、學習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