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虛擬製作系統之關鍵技術研究
    (2005) 王燕超; WANG, YEN-CHAO
    虛擬製作系統是一項新興的電視節目開發科技,自1990年起虛擬製作系統逐漸朝向商業化發展以來,這項具有即時處理與整合資訊呈現與傳送功能的技術,一直是電視節目製作者所引頸企盼的,理論上它應該是獨領風騷且備受青睞;然而事實並不盡然,這項嶄新的藝術與技術的創新,卻因為專業度與複雜度的增加,使其在發展和推廣上受到阻礙,僅能以一個緩步成長的趨勢在產業界發展,究竟虛擬製作系統的明天在哪裡?它會成為昨日黃花,還是明日之星? 本研究認為此項創新發展的內涵與趨勢,有深入瞭解的必要性,基於上述理念,本研究是以質性研究為取向,並以訪談法進行本案,其主要目的旨在:1.分析其發展與技術內涵,2. 分析虛擬製作系統之關鍵技術,3. 探討此關鍵技術在我國之應用狀況。期望藉由對此科技的深入分析,以作為未來國內推動虛擬製作系統發展的參考。
  • Item
    科技文物數位典藏導入社區之推廣與學習
    (2010-07-31) 王燕超; 余鑑; 施能木; 廖遠光; 謝忠武; 范成偉; 曾介宏
    數位典藏計畫實施至今,已經累積了可觀的典藏資源與成果,如何有系統的在社 會、教育與產業各層面,有效的運用這些成果,已成為當今重要的課題。 本計畫即是從科技觀點,來詮釋、解析與應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所建置之成 果,並將之導入既有之社會網絡與社區組織,並藉由推廣、教學與Web 2.0 的近用、紀 錄、分享、資源整合、評估與研究創新等策略,進行數位典藏的推廣與深耕發展。 從科技觀點來詮釋應用數位典藏,具有擴展數典創新應用的獨特意義。本計畫擬從 科技史、科學技術、科技社會、科技產業、科技生活與創新的觀點,來詮釋應用數位典 藏,從數位典藏之科技視野來鑑古知今,並從現今生活科技來融合與創新應用。 Web 2.0 的導入與應用,是本計畫實施的重要措施。本計畫擬以Web 2.0 融入之策 略,進行相關的推廣與教學活動,以共筆、合作創作、Blog 與RSS 等方式進行互動、 分享與訊息交流,並將之融入計畫之活動中,更藉由社會網絡服務的方式達成資源整合 與智慧共享,藉此進行推廣與外部資源連結,促進計畫的創新與彰顯數位典藏的績效與 成果。
  • Item
    從應用實例中談科技教育與教育科技之夥伴關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 2004-01-01) 王燕超
  • Item
    善用教育科技來革新科技教育的教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 2004-01-01) 王燕超
  • Item
    虛擬製作系統之技術發展與影視節目現況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視聽教育館, 2005-12-01) 王燕超
    虛擬製作系統是一項新興的電視節目開發科技,自1990年起虛擬製作系統逐漸朝向商業化發展以來,這項具有即時處理與整合資訊呈現與傳送功能的技術,一直是電視節目製作者所引頸企盼的,理論上它應該是獨領風騷且備受青睞;然而事實並不盡然,這項嶄新的藝術與技術的創新,卻因為專業度與複雜度的增加,使其在發展和推廣上受到阻礙,僅能以一個緩步成長的趨勢在產業界發展。本文旨在介紹虛擬製作系統技術內含與發展特性,並對國內外以虛擬製作系統進行相關節目製作應用的現況進行比較分析,以供做為未來發展應用之參考。
  • Item
    媒體設計之技術創造力量表之建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視聽教育館, 2004-12-01) 余鑑; 楊錦心; 上官百祥; 王燕超; 葉宗青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瞭解媒體設計領域的主要創新歷程、產品創新與所需的創新技術能力,與瞭解媒體設計專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指標,並據以分析出媒體設計領域之技術創造力量表之內涵構念。 為達成前述目的,除透過文獻探討以建立研究之基礎,及構思訪談之題目外,主要採行訪談的方法,以收集當前數位化媒體產業的優秀工作者對於媒體產業所需之技術創造力,提供其看法。經訪談整理記錄後,於媒體設計與創造歷程方面、個人創造力、創造產品、與環境/場域(組織)獲得不同之能力項目。 研究建議為以研究發現為基礎,進一步邀請認知心理學者、研究創造力之學者、技學專家、與傳播和媒體學者,以焦點團體方式,探討研究發現所得的廣泛能力,之後依據所得,設計相關問卷,再進行較大規模之量化研究,以取得較具代表性之資料,進行量表之建構。其次,媒體設計是一個注重團隊開發的專業工作,因此在建構技術創造力量表時,可將個人與團隊的技術創造力分開來研究,所得之結果更具學術與實用價值。
  • Item
    善用教育科技來革新科技教育的教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4-10-??) 王燕超
  • Item
    從應用實例中談科技教育與教育科技之夥伴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4-10-??) 王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