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功能性奈米結構式電極晶片於生醫檢測之研究
    (2014) 藍元駿; LAN, YUAN-CHUN
    由於奈米科技(Nanotechnology)不斷創新,以奈米製程技術製作各種感測器,在近年來已被大量研究,尤其在生醫檢測(Biomedical detection)上更備受重視。與醫院大型機台檢測比較,生醫感測晶片(Biomedical on-chip sensing devices)具有高功能性、輕薄、低價、即時和節能的眾多優點。由於攜帶方便且所需要的樣品少,民眾能在家自行檢測,提早獲得身體資訊,使病患在疾病初期,即可獲得有效的診療。目前,生醫檢測上的奈米結構,大多為一維的奈米線(Nanowire)結構,但該製程上擁有較高的不穩定性,且要使奈米線均勻分布在電極(Electrode)上的成功率不高,故在量產會為其困難。本研究是利用電子束微影技術(Electron-beam lithography)以及電漿蝕刻(Plasma etching),快速製備出陣列且具一致性的氮化鈦(Titanium nitride, TiN)奈米線結構感測器,其線寬約50 nm。另一方面,本研究會將奈米線結構延伸製作成水平式的氧化鎢電阻式記憶體(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 RRAM)結構感測器,並分別針對兩種結構進行電性檢測(Electrical detection)之探討。在氣體檢測的方面,氮化鈦奈米線感測器擁有較高的靈敏度及重複性,在氧氣濃度0.8 ppm時,有45%的電阻響應,適合作為氧氣濃度的感測器;而氧化鎢電阻式記憶體結構感測器在腔體抽離大氣中氣體時,電阻有較高的變化及響應,尤其在低阻態時,響應高達145%,說明氧化鎢(Tungsten dioxide)電阻式記憶體結構對於大氣中,其餘氣體擁有較高的感測能力。在生物分子的檢測上,本研究做了葡萄糖(Glucose)濃度的感測,一般人體中的正常血糖濃度範圍為700~1100 ng/μl,電阻式記憶體結構在葡萄糖濃度1052ng/μl時,高阻態擁有18535 %的電阻響應,遠大於奈米線結構的2146 %。在濃度高於1052ng/μl時,低阻態的電阻有較明顯的變化,當血糖高於正常值時,切換至低阻態,能有更佳的感測效果。推測電阻式記憶體結構在做血糖的量測,能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