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使用P3HT製作有機氣體感測器檢測呼氣氨濃度
    (2015) 趙苡捷; Chao, Yi-Chieh
    聚三己基噻吩(Poly(3-hexylthiophene), P3HT)為具有高電洞遷移率(hole mobility)、良好穩定度、良好導電性及低加工成本而被應用在氣體感測元件。本研究利用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在陽極氧化鋁(Anodic Aluminum Oxide, AAO)中成長氧化鋅(Zinc Oxide, ZnO)形成陣列式氧化鋅奈米線。經旋轉塗佈法塗佈P3HT於氧化鋅奈米線上形成具有PN介面的有機半導體氣體感測器,並且改變旋轉塗佈的轉速(4000~6000 rpm),得到P3HT厚度分別約為277 nm、397 nm、462 nm的P3HT有機氣體感測器。本實驗探討使用氧化鋅奈米線與氧化鋅薄膜作為N型半導體與不同旋轉塗佈轉速製備的P3HT作為P型半導體所結合的有機氣體感測元件對於氨氣之感測能力,製作過程中會探討不同製程參數所形成的氧化鋅奈米線之表面形貌與晶體結構,其性質分析以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X光繞射分析儀(X-ray diffractometer, XRD)檢測。製作完成之氣體感測元件其性質分析以霍爾量測(Hall Effect)與氣體感測設備(Gas-sensing device)檢測元件之電性與對氨氣之反應靈敏度等性質。實驗結果顯示使用氧化鋅奈米線比氧化鋅薄膜所量測到的靈敏度高,且P3HT越厚所量測到的靈敏度越好,旋轉塗佈轉速為4000 rpm時所製備出的P3HT有機氣體感測元件其靈敏度最高,可達到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