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藝術文物賞析與數位學習的呈現─以故宮e學園為例
    (2009) 趙善群; Chao,Shen-chun
    摘要 國立故宮博物院建立的故宮e學園,以多媒體線上教學方式,開設青銅器、陶磁、玉器、繪畫、法書及其製作與修護等之文物學習課程。數位學習以多媒體技術呈現,發展易於學習的教材架構,透過有線或無線網路,進行線上或離線之教學活動,可強化延伸學習效果。本文整理、探討藝術欣賞的意義與價值、數位資訊(網際網路處理的資訊)的特質、新傳播科技的特性、線上學習的意義與資訊科技發展的省思,作系統化的文獻探討。然後將以敘事學、符號學的角度來研究瞭解,藝術文物賞析與數位學習是如何結合的,將故宮e學園的訊息與符碼解構,讓全球的人士來明白中華民族文明的精華,也讓觀眾知道與瞭解故宮e學園的符碼與符號學的關係,再以敘事學來瞭解故宮e學園是如何呈現(描述)其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