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工程設計取向 STEM 課程發展研究—運用機械手臂以提升高中生學習三角函數的興趣
    (2024) 陳宛忻; Chen, Wan-Xin
    本研究旨在開發以工程設計為導向的STEM課程,並運用機械手臂作為教學工具,以提升高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行動研究法,結合專題導向學習和工程設計流程,進行五次教學活動,期望透過不斷反思和改進,達到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知識整合能力的目標。課程之開發採用ADDIE模式進行,並考量認知負荷理論和鷹架理論。研究通過對質性與量化資料的分析,評估學生在課程前後對STEM的態度和興趣變化,並探討課程改良過程與原因。根據對跨領域知識整合想法調查問卷中,前測92、後測87則回覆,STEM態度問卷的74個有效樣本,以及5個版本的教學簡報與學習單之歸類、分析與整理,得出之研究結果顯示,本課程使學生發現數學的實用性與趣味性,並激發其學習動力和探索欲望,而在提升對數學與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上,整體情況達顯著(p<0.05)。教材改進包括增加輔助理解的多媒體或醒目標示、使用清晰明確的詞句、將學習內容分段並與實作穿插進行,以及刪減無關內容。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工程設計取向STEM課程應先讓學生理解問題,再引入相關知識以激發好奇心。課程應聚焦於學生已有和正在學習的重要知識,並與實作緊密連結。教師應多與不同領域交流,提升課程效果。最後,建議將活動擴展為一學期,讓學生有充足時間體驗和學習,提高STEM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