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多通道磁粒子造影系統開發與特性研究
    (2015) 卓邦彥; Cho, Pang-Yen
    磁粒子造影系統可以藉由磁奈米粒子的磁化訊號得到磁流體分佈。傳統磁流體造影系統量測方式為利用磁鐵產生梯度場並在中心用激發線圈產生激發磁場並利用一組梯度接收線圈量測訊號,但是量測方法需要時間且需要足夠強的梯度場來造影,因此有造影空間較小的缺點。 本研究旨在開發多通道磁粒子造影系統即利用多通道接收線圈擷取訊號,主要的量測方法為利用激發線圈產生範圍較大的均勻交流磁場,並將梯度接收線圈陣列置於其中並擷取訊號,而因為陣列梯度接收線圈平衡不易,所以我們使用強交流磁場(50 Oe)使磁流體開始飽和,並使磁化訊號的三倍頻成份增強。從頻譜觀察三倍頻訊號在此條件下三倍頻訊雜比較一倍頻大,因此主要量測三倍頻訊號。造影方法經由不同位置的接收線圈擷取到三倍頻訊號得出磁場分佈圖,再由磁場分佈圖使用MNE(Minimum-Norm Estimation)演算法,同步重建樣品分佈,產生即時影像。影像時間解析度可達100 毫秒,量測樣品空間解析度約為9 毫米,未來可以利用改善演算法增加造影的相似度以及改善線圈排列提高Z軸方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