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使用文字探勘與結構方程模型推衍影響消費者接受共享汽車之關鍵因素
    (2022) 蕭佳慧; Hsiao, Chia-Hui
    近年來,由於全球化的趨勢與資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衍生許多新興商業模式,「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為此大勢之下,由顛覆性創新所催化的新市場。共享經濟強調以提高效率與可持續性的方式,分享使用效率欠佳的資產,帶來新的商機。隨著共享經濟逐漸被人們接受,共享汽車也成為人們出行的新選項。惟目前共享汽車於亞洲新興經濟體之滲透率仍低,了解影響消費者接受共享汽車的要素行為成為極重要之因素。隨著社群媒體的發展,多數消費者習慣經由社群媒體發表對產品的評論或服務的體驗結果,因此,行銷人員與學者開始探勘社群網站,瞭解消費行為。惟少有研究探勘社群網站,並瞭解影響消費者接受共享汽車之因素。因此,本研究以台灣主要社群媒體ptt.com為資料來源,探勘與共享汽車相關的貼文,並分析消費行為。首先,本研究選取關鍵詞,並利用主題分析擷取主題,並將之歸入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之各構面,接著導入偏最小平方結構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PLS-SEM),來驗證理論模型。研究結果指出,績效預期、社會影響、努力預期對於消費者選擇共享汽車的使用意圖為顯著關聯,而促進條件也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此結果,可供共享汽車相關產業作為商業策略制訂或重新設計服務之依據,亦可為其他共享服務業者設計服務、訂定策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