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高溫超導量子干涉元件之磁粒子諧波檢測與生物磁造影系統之開發與應用研究
    (2021) 劉景銘; Liu,Ching-Ming
    本研究利用High-Tc SQUID於屏蔽屋內建立一高溫超導量子干涉元件之磁粒子造影系統,已知磁流體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可應用於影像顯影及癌症標靶治療等,本研究開發高溫超導量子干涉元件之磁粒子造影系統,透過激發線圈給予磁場激發磁流體後,偵測磁流體的交流磁化訊號。在訊號分析的部分,擷取三倍頻訊號以提高訊雜比,並利用強度及相位資料分析進一步提升靈敏度。在影像方面,本系統以三維步進馬達來移動樣品進行掃描以取得磁流體磁訊號分布圖,並透過磁源反演算整合出高靈敏與高空間解析度之影像。該系統包含超導量子干涉元件、激發線圈與接收線圈,調整至訊號檢測最靈敏之狀態後,搭配反向串聯的梯度接收線圈降低背景雜訊。此系統架設於屏蔽屋內,透過計算相位資料調整樣品訊號強度後根據磁通耦合現象並選擇三倍頻,可避免生物體反磁性訊號、激發線圈的基頻訊號和減少其他頻段之干擾,因此該系統具有超高靈敏度的功能性檢測優勢。此整合影像技術未來可用於腫瘤細胞追蹤及影像顯影等,以驗證磁性粒子於生物醫學成像應用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