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以網點為基礎的創新影像加密技術
    (2005) 蕭佩琪; Pei-Chi Hsiao
    現今資訊科技與影像複製設備日益進步,要獲得一份高品質的印刷複製品已不再是困難的事,也使得文件安全受到考驗。過去應用於印列輸出影像之數位浮水印技術仍有諸多限制,而未能有效地實際應用。我們提出將隨機點圖樣做為加密資訊,並以其反覆的幾何變換與部份重疊來形成具有數位浮水印功能的半色調影像,同時此密碼圖樣的幾何變換也可視為一種繪圖筆刷來描繪出影像的階調與輪廓,加密後的影像具有非擬真影像的視覺效果。而密碼驗證部分,因局部影像皆有足夠的密碼資訊存在,本研究利用電腦視覺中的部分對應方法—幾何雜湊法,解決可能的幾何轉換與影像定位問題,達到機器閱讀的自動化密碼驗證之目的。本論文提出了一種創新影像加密方法,同時此方法可將灰階影像轉成半色調影像,以供印列輸出之用途,由於藏密過程中加入的隨機參數以及混合搭配代表不同鍵值的密碼圖樣,使本研究的編碼具有一定的複雜度,不易被破解;此外,對於印列輸出的加密影像透過取像重建回數位影像後,可利用部分對應的方式對局部影像作影像定位與密碼驗證,除了增加密碼驗證的效率外,更可突破先前技術在面臨裁切與旋轉等幾何攻擊上的限制。實驗結果可看出本研究適合搭配數位印刷設備製作藏有不同密碼序號的底紋影像,以達到文件控管或身份認證之功能,本研究在防制影印機、掃描器與印表機的複製行為上也有不錯的表現,並具有實際應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