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外籍勞工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承諾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營造業為例
    (2009) 林添鵬; Tain-Peng Lin
    營造業一向以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自居,但是幾經世界性的能源危機、政府的十大經濟建設,加以2008年底的金融海嘯衝擊,興衰也猶如波浪般的起伏,營造業的勞動力人口也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而發酵變化,加上二十年來台灣物質生活、家庭觀念、學校教育制度改變,就業價值觀面臨極大的挑戰。 由於勞動力不足,外籍勞工成為國內最大的替代性、補充性的勞動力來源,而外籍勞工的引進除相關法規、人權、防疫及管理外,最終目標為成為企業績效達成的原動力,所以在外籍勞工的選才、育才、用才和留才上,更是需要謹慎、精確,才能讓外籍勞工發揮個人最大效能和效益。 因此,本研究從外籍勞工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進行量化探討,透過敘述統計分析、T檢定、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的分析結果,期能提供學術界和企業界,在外籍勞工學術研究、生產管理、績效管理及生活管理上,能夠有更具體之參考貢獻,也能在實際運用上更符合企業之營運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