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認知彈性、網路霸凌焦慮對工作壓力及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2014) 蔡安祺; Tsai An-Chi
    近年來,由於網路資訊科技與個人行動裝置的發展,讓訊息的傳遞更加的快速與方便。許多的訊息傳遞工具與網路服務平台因而出現,如Outlook、facebook、twitter、whatsapp、line等。但是這些平台或工具卻成為有心人士惡意攻擊他人的管道,不再需要承擔面對面所產生的對峙壓力,讓霸凌者能夠更簡單且快速的去傷害他人。根據網路調查機構(Internet Safety 101)針對網路霸凌的大規模調查指出,全球估計每天有超過100萬人遭受網路霸凌,其中facebook是最容易霸凌的平台。當被霸凌者在網路上遭受攻擊之後,會導致自尊心受損、心靈受創等,並且出現不尋常的舉動,而工作者可能會因此選擇逃避上班或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323份問卷,利用結構方程模式(SEM)檢定本研究的假設。研究發現(1)工作者的認知彈性可以反向的預測網路霸凌焦慮與工作壓力(2)網路霸凌焦慮可以正向預測工作壓力(3)工作壓力對於工作者工作投入呈現反向的關係。因此,公司的相關部門應該確實的控管網路訊息的傳遞,同時訓練員工的認知彈性,除了可以增加員工的適應性之外,亦有助於降低遭受網路霸凌而可能面臨的焦慮與工作壓力,因而提升員工的工作投入,也能夠改讓部門與公司的績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