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多重光譜浮水印於二維條碼圖像防偽設計
    (2016) 曾婉菁; Tseng,Woan-Jing
    目前世界各國浮水印技術大多聚集於數位浮水印,應用於紙張載體為主的實體浮水印技術研究與應用則相對較少,當前實體浮水印研究多應用於紙張防偽、光學防偽、文件複印,且為單一各自獨立的圖像防偽浮水印技術。本研究目的為整合數位浮水印技術與實體浮水印技術製作多重光譜(可視光、紅外光及紫外光)浮水印圖像於QR Code之加值應用。圖像防偽設計乃結合二維條碼QR Code數位浮水印與實體浮水印之整合設計,將增加此研究領域之創新加值應用性。本研究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多重的防偽設計,結合不同光學特性成為綜效防偽,以提高安全文件偽造製作之困難度,隱藏多重光譜浮水印圖像於QR Code之中。研究方法採用數位半色調和印墨材料在紅外線、紫外線照射下的光學特性差異,構成具多重防偽功能的浮水印。在可視的光源中置入QR Code浮水印,於不可視的紅外線與紫外線光譜區藏入不同浮水印,並針對不同網點面積百分比之網點進行資訊隱藏,將顯微結構分散後之調幅網點與調頻網點在相同濃度匹配下達到多光譜浮水印隱藏,作為本研究多重光譜浮水印圖像防偽設計之參考依據,以找到最佳隱藏的濃度組合。文件複印後QR Code因浮水印圖像干擾而失去作用,透過紅外線與紫外光檢驗隱藏浮水印,得知文件是否經過偽造。圖像藉由在不同「光譜」的區段使得人眼和檢驗設備(攝影機紅外光與紫外光)看到不同的影像,ㄧ般民眾可以透過手持裝置讀取二維條碼QR Code,獲取安全文件檢查碼,驗證文件,並透過分光儀設備,在不同光譜區段下驗証文件真偽。 實驗成果顯示QR Code圖像濃度控制在濃度50%以下,IR浮水印濃度控制在10~20%,UV浮水印濃度控制70%,則多重光譜浮水印可以達到資訊隱藏,並且透過攝影機與紫外燈檢驗設備看到隱藏在二維條碼中的不同浮水印。半色調QR Code也能夠同時被手機讀取連結產品訊息。因此進一步將此多重光譜浮水印防偽設計研究整合於安全文件,不但可達到技術的創新加值,也擴展QR Code技術本身的價值。多重光譜圖像浮水印防偽設計其應用不僅可以宣告版權,更能嚇阻非授權複製或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