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9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教師信念、自我效能與教師生涯發展信心之研究(2024) 劉銘恩; Liu, Ming-En本研究主要研究國中生活科技教師針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科技領域其課程內容之知覺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信心進行研究,並發展影響模式。首先以發展問卷研究建構主義教師信念、生活科技科技能PCK、生活科技科知識PCK、科技應用材料加工知識之教學TCK、科技應用生活科技相關知識之教學TCK自我效能、生活科技教師生涯發展信心等構面,並進行一階驗證性分析,得到各題目的因素負荷量介於.63~.97之間,各構面的AVE值介於.62~.78之間,CR值介於.89~.95之間,Cronbach α值.88~.95之間,表示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結果發現教師生活科技等相關自我效能在性別變項無差異、都會地區優於偏遠地區、大型學校優於中小型學校、教學年資無差異;在結構模型分析結果發現教師信念與教師在生活科技技能、知識的PCK、TCK自我效能對教師生涯發展信心解釋力達55%,而且教師信念可透過生活科技技能與知識PCK對TCK產生部分中介效果,可見強化教師建構主義信念與專業PCK、TCK可強化教師未來生涯發展信心,有利於教師生涯發展。Item 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教授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所需之教學專業能力(2024) 吳庭萱; Wu, Ting-Hsuan本研究的主旨在於探討十二年國教下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所需具備的教學專業能力,將以科技教學內容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 TPACK)為基礎架構發展之。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實施三回合的修正式德懷術(Modified Delphi Method, MDM)問卷調查,邀請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生活科技專業領域的大專院校教授及專家學者、全臺現職國中生活科技科之校長與正式教師等13位研究對象組成專家小組,以確認我國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在十二年國教下所應具備的教學專業能力。第一回合的問卷由文獻整理與專家確認後發展而來,第二、三回合問卷則是透過蒐集並統整專家小組之意見發展之。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了三項研究結論:(1)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教授十二年國教所需之教學專業能力包含六大構面、26個項目及12個子項目;(2)十二年國教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應具備:專業教學策略與評量、動手實作、規劃生活科技教室之環境與設備、管理生活科技教室之環境與設備、蒐集並能運用適當的教學科技與媒體於教學、設計適當實作教學活動等六項重要核心知識;(3)因應十二年國教,國中生活科技教師需要新具備應用新興科技、實踐科技問題解決與設計製作、教授高層次思考與跨學科整合、執行計畫與專案、規畫與管理生活科技教室等知識。此外,本研究亦針對甄選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提出相關建議,包括:(1)應重點評估教學策略、動手實作、教室管理及教學科技應用等能力,(2)結合試教觀察和專業問答,開設「實作活動」、「課程設計」、「生活科技教室管理」三個方向的課程以提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Item 國中生活科技操作技能學習評量工具之發展與應用(2024) 許書瑒; Hsu, Shu-Yang自108課綱實施至今,生活科技課程已落實於國高中教育,而實作在科技教育更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環。然而,對於生活科技實作中關於操作技能的評量方式,雖有許多專家建議,卻較少有實際評量工具可以參考與使用,故本研究旨在發展一份「國中生活科技操作技能學習評量工具」,據此瞭解學生在生活科技實作活動中的操作技能表現。為了達到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參考邱皓政(2006)所提出的評量工具發展流程,並針對雙北地區國民中學八至九年級學生進行立意取樣抽取研究樣本,有效樣本共359份。本研究使用難度與鑑別度分析、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等方法檢驗研究數據,結果顯示:(1) 本研究發展的國中生活科技操作技能學習評量工具,具有適當的信效度;(2) 國中生在操作技能學習評量工具的結果分析顯示,操作機具的速度快慢與技術面向的表現沒有顯著差異;(3) 不同性別國中生在國中生活科技操作技能概念性知識、態度、技術等面向的表現有差異,顯示教師在進行機具教學活動設計與實作活動分組時,可將性別納入考量;(4) 不同年級國中生在國中生活科技操作技能的表現相近,顯示本研究之學習評量工具適用於各年級。Item 臺灣科技教育現況與精進策略研究(2022) 陳星宇; CHEN, Hsing-Yu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科技教育之現況與問題挑戰,並提出具體之精進策略。研究透過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對象為具深化學術或實務經驗之臺灣科技教育學者與現場教師,並以「分析歸納法」進行資料分析,進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供科技教育人員、教育主管機關、後續研究者參考。研究發現科技教育推動存在課程時間不足、無法向下扎根等難處;教師超量的工作負荷、專業知能不足、學科特性所導致的評量困難等問題也影響著課程實施;現行師資缺口透過非專師資填補並且缺乏教師專業制度把關的情況下,恐使得科技教育的推動呈現大打折扣。且受限於現實因素,實際的資源整合推動仍與理想規劃有所落差。部分計畫、配套定位模糊,課程發展重疊,並存在研習資源無法有效轉化至教學現場的問題;教育資源、文化背景等條件差異,導致各地科技教育存在辦學上的落差。並且社會大眾認知認同不足與升學主義的社會氛圍仍影響著科技教育的推動落實。 對此本研究建議提出:教育主管機關應持續爭取科技教育發展並推動教師專業制度、減授鐘點、訪視輔導、資源檢討評估、教學準備支持等配套工作,並協助提升「生活科技」學科之於升學體系的重要性;地方學校也應保障學生受教權益,落實正常開課與聘用專業師資。各單位在資源運用、課程發展上也應以幫助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為目標,對應地方需求、避免疊床架屋。而科技教師應重視自身的專業成長,課程教學應以深化學生學習為目標,並妥善運用相關教學資源,減輕工作負荷、落實課綱理念。Item 新北市國民中學雙語生活科技實施現況之研究(2022) 劉珮婕; Liu, Pei-Chieh本研究以新北市近兩年在科技領域的生活科技課實施雙語的課程、教學和評量現況,以及所面臨之困境進行調查。目的為要了解新北市生活科技在國中階段推行雙語之實際狀況,掌握雙語生活科技在實務上面臨之挑戰,研擬並提出具體解決建議以作為未來各級學校實施雙語生活科技之參考。研究者以個案訪談(case study)作為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訪談大綱作為訪談工具,針對三位新北市實施雙語生活科技的國民中學教師進行研究,並用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進行資料的處理與分析。本研究以課程、教學與評量的角度切入,目的在了解國中階段生活科技雙語教學現場現況與困境,舉凡實作課程如何以雙語進行、面對學生英語程度的落差如何進行雙語教學。並於結論提出以下建議:(1)校長的支持與推動,幫助校內實施雙語教學更為順利、(2)雙語課程規劃尚無支持系統,建議教科書雙語化、(3)教學以英文說明對師生極具挑戰,應適時停頓確認學生是否了解、(4)運用鼓勵機制鼓勵發言,並以英語日常會話能力作為雙語評量內容。幫助有意實施雙語教學行政單位與現職教師,在生活科技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時,能有所依循和參考。關鍵詞:雙語教學、生活科技、個案訪談、紮根理論Item 108課綱下生活科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2022) 潘怡安; Pan, Yi-An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旨在探究新北市快樂國中(化名)在108課綱科技領域的成立下,為改變生活科技實作課程與提升教師專業成長所發展之生活科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藉由研究者省思、觀察記錄、個別訪談以及文件分析等工具蒐集資料,瞭解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階段、探究社群運作策略、分析社群運作對於生活科技實作課程實施情形以及對教師專業成長之影響,並探討生活科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所面臨之困境與因應作法,本研究經整理與分析後歸納結果如下:一、快樂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情形受到我國課程實施脈絡所影響二、快樂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經歷「籌備階段」與「運作階段」三、快樂國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策略包含「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教師增能」、「共學與共備」等三大主軸四、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有助於改善生活科技的教與學五、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面臨結構、技術與支持條件等問題Item 中學生活科技教師應用數位加工機具以進行實作教學之影響因素(2020) 蘇啓鋐; Su, Chi-Hung科技的演變隨著時代進步,教學現場各領域對於應用教育科技輔助教學亦日漸普及,而加工機具亦隨著科技進步逐步走向由電腦數值控制的數位加工機具。利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活動教學儼然逐漸形成一股潮流,因此,教師是否願意使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教學已成為一項值得探討的問題。研究採用了科技接受模型和計畫行為理論整合模式為理論基礎,以發掘中學生活科技教師應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教學的行為及其可能的影響因素。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106、107、108年度參與科技領域生活科技增能學分班之現職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以及上述教師推薦適合本研究之現職教師為研究對象,問卷發放共135份,總計回收有效問卷123份,占總發放量91.1%。將調查蒐集資料採用路徑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其研究結論如下:(1)多數教師對應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教學抱持正向看法;(2)培養中學生活科技教師的知覺行為控制能力方能有助於促使其落實應用數位加工機具以進行實作教學;(3)男性教師在「認知有用」、「認知易用」、「態度」以及「知覺行為控制」上顯著優於女性教師;(4)校內具備數位加工機具之教師在實際應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教學的表現顯著優於校內不具備數位加工機具之教師;(5)任教年資在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以及實際應用數位加工機具進行實作教學上達顯著差異。根據結果,針對未來相關教育政策、相關教育訓練以及未來相關研究研提建議。Item 我國北部偏遠地區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現況調查研究(2020) 陳彥綸; Chen, Yen-Lun本研究的主旨在於調查我國北部偏遠地區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教學專業能力之現況,主要透過問卷調查法調查我國北部偏遠地區學校生活科技教師對於生活科技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所認為之重要性與自身所具備的程度,並透過多重個案訪談,了解偏遠地區學校生活科技教師之教學現況,並彙整量化問卷結果與質性訪談內容,整理出我國北部偏遠地區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教學專業能力之現況。 由研究結果發現:(1)在生活科技教師的四大專業能力層面中,受訪教師重視程度最高者為規劃能力層面、(2)在教學能力層面中,受訪教師認為具備正確、安全操作手工具與機器設備的能力最為重要、(3)在管理能力層面中,受訪教師最重視「能有效管理生活科技專科教室教學設備」、(4)在生活科技教師的四大專業能力層面中,受訪教師具備程度最高者為專業發展能力層面、(5)在教學能力層面中,多數受訪教師對於「正確、安全操作手工具與機器設備、新興科技設備能力」的具備程度較低、(6)在管理能力層面中,部分受訪教師對於「能有效管理生活科技專科教室教學設備」的具備程度較低。本研究依上述結論提出以下四點建議:(1)建議教師可以藉由專業成長社群提升自身不足之教師教學專業能力、(2)建議教師積極參與關於教學設備機具操作之實體研習或工作坊、(3)建議政策擬定單位鼓勵開設機器設備操作知能實作研習,提升教師對於設備操作及維護知能,(4)建議師資培育大學於師資培育養成歷程中,提升師培生對於機械操作與設備維護之實作能力。Item 國民中學教科書中生活科技課程之內容分析(2006) 楊耀焜; YANG,Yaw-Kun本研究旨在分析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科書各版本生活科技內容之主題概念、特色及與課程綱要之關係。 本研究先進行文獻探討,以了解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形成背景與特色及生活科技的課程內涵;再發展教科書評鑑與分析的架構,據以研訂教科書內容分析類目及「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科書生活科技內容分析表」,並針對九十四學年度前審定通過之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科書,共四個版本24冊,進行生活科技內容之分析。 主要結論如下:(1)育成、翰林與康軒三個版本生活科技內容之主題概念分佈以「營建與製造」主題最多,而南一版生活科技內容之主題概念分佈以「能源與運輸」主題最多;(2)此四個版本共有之特色:內容與生活相結合,文字敘述均明確可讀,圖表、科技活動、問題與討論等呈現豐富;(3)各版本大都符合課程綱要中的生活科技教材主題;(4)內容偏向以自然學科為本位,發現有重自然而輕生活科技的取向;(5)各版本生活科技章節的主題安排與以前課程標準之主題概念雷同,可惜的是生活科技的內容並未與自然學科主題相統整。根據研究發現,各版本所呈現的教科書章節內容,仍明顯是採行分科(生物、理化、地球科學與生活科技)教學的編排方式,與教改之目的與精神並非契合,可再做進一步的探討。Item 台北縣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實施現況調查之研究(2005) 陳佑成; Chen Yu-Cheng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實施現況調查,首先以文獻分析方式探討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的內涵及生活科技新舊課程的比較,再以問卷調查法探討台北縣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實施之現況與問題,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國民中學以及生活科技教師之參考.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 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併在自然領域,就課程、教學、評鑑等都造成 生活科技教師的困擾,教師士氣大受影響,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 領域課程實施實有檢討的必要。 二、 生活科技教師認為雖學校在課程實施及教學設備方面尚有成長空間,在溝通及對話機制上有受到尊重,亦即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教師的專業自主空間大幅提升。 三、 生活科技教師對提升專業知能及第二專長進修有強烈需求。 整體而言,九年一貫課程正式實施三年來以來,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實施現況就課程規劃、教學實施、教材資源等都需再予檢討改進。國民中學生活科技課程應落實培養學生科技素養與解決問題能力,以培養學生具備「帶著走的基本能力」。 關鍵詞:九年一貫、學習領域、生活科技、能力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