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1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應用於SLAM系統之具有改良式SIFT演算法的立體視覺及其在FPGA上的實現(2020) 黃而旭; Huang, Erh-Hsu本論文設計與實現一個立體視覺(Stereo Vision)尺度不變特徵轉換(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SIFT)的影像辨識系統,並經由場域可程式化邏輯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的硬體加速電路實現。可以應用於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系統(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中,有效的改善視覺型機器人在自主導航下所需要的影像匹配與地圖建立等議題。在所設計的視覺系統中,機器人能於未知的環境下,能以高運算效率的方式即時比對每張拍攝的影像畫面,匹配出雙眼視覺攝影機兩張影像畫面之間的共同特徵點,並利用雙眼視覺攝影本身的結構特性,計算出各個特徵點到實際攝影機的距離,達到精準匹配影像與距離估測的目標。 本論文中,提出了新的梯度計算方法以及降低特徵描述子維度的方法,這可以大幅減少SIFT的硬體使用量及加快運算速度。此外,本論文也提出了一套立體匹配的方法,透過KITTI資料庫做為輸入影像,並使用對極幾何以及限制範圍的方法來完成立體匹配,並且完成深度的計算。本研究採用Altera的DE2i-150,操作頻率為50MHz,使用KITTI資料庫的立體影像,並擷取影像中心的640×370的大小作為輸入影像。在640×480的輸入影像中,SIFT有著205fps的影像更新率與54,911的邏輯元件使用量。在640×370的輸入影像中,立體視覺SIFT的影像辨識系統有著181fps的影像更新率及140,303的邏輯元件使用量。Item 用小腦模型在FPGA上作車牌辨識(2003) 張簡子介I 摘要 自動化車牌辨識是一套專門辨識與記錄車輛牌照系統,其過程分兩階段,第 一階段之車牌字元擷取是應用圖像灰階化、圖像二值化、交越特性及投影分析等 運算法則找出車牌上6 個字元的位置;第二階段的字元辨識是利用類神經網路或 是樣板比對等方法作每個字元的辨識。 上述車牌字元擷取或字元辨識使用到的各種運算法則皆引伸出大量資料之 重覆運算,目前多使用相關PC 組成之電腦系統作軟體處理,如欲充分發揮車牌 辨識系統的功能應將之小型化或作為可攜式系統,讓它廣泛使用於各種停車場管 理,甚至可輔助相關警政之車輛查緝以方便車輛管理。 FPGA(Field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是將上述軟體程式作成硬體電路小 型化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是利用類神經網路中的小腦模型(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作成字元辨識的方法,利用FPGA 作成硬體電路 以達到小型化與快速運算的目的。 CMAC 是1975 年Albus 根據Marr 的小腦皮質模型發展出來的數學演算法, 由於沒有涉及到艱深的數學運算與構造簡單,正好適用於作硬體化,且CMAC 學習時具有快速收斂、良好的類化能力(generalization)等優點,故常被應用在 機械手臂控制及機器人步行控制等非線性系統。 在實驗50 張自用小客車的車牌中,使用軟體模擬的車牌辨識系統有5 張車 牌辨識錯誤,車牌辨識率為90%;在50 張車牌的300 個字元中,有5 個字元辨 識錯誤,總字元辨識率為98.3%,辨識錯誤的情形為“0”誤認為“D”及“1” 誤認為“I”;另外,在硬體實驗的車牌辨識率為70%,總字元辨識率為92.3%, 其中“0”字元的辨識率為0%。晶片設計所使用的Gate Count 為11,420。Item 基於FPGA嵌入式Linux系統於32-bit AES應用之研究與實現(2011) 涂英豪高等加密標準(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在演算法上被廣泛的研究,實際上實現於平台的情況不多,本研究將AES結合嵌入式Linux系統透過網路傳輸實作出來,並應用於影像轉換,與系統加速。 本研究先利用C#物件導向軟體撰寫AES演算法,透過此方式做學習與驗證AES運算流程,並建立一套完整AES應用平台,包含文字、影像和聲音的應用。除了C#軟體驗證平台以外,本研究還著重將AES實作於嵌入式作業系統環境,將32位元小面積AES硬體架構,利用現場可程式化的閘陣列(FPGA)實作出AES嵌入式Linux系統,並利用此架構實現影像加解密應用。此架構利用作業系統以解決前人在傳輸速度過慢與記憶體空間的限制,透過網路傳輸高速優點改善傳輸速率以期望達到即時動態影像加解密的應用,並利用網路檔案系統(NFS)改善存取空間記憶體不足的地方。Item AES之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2012) 葉幸彰; Hsing-Chang Yeh高等加密標準(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硬體實現在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與特殊用途積體電路(ASIC)已經被很廣泛的討論,尤其是如何達到數十億吞吐量的議題;然而本實驗室近幾年在FPGA設計成果很多,但尚未實現標準元件設計,因此本研究將實驗室團隊開發的AES硬體架構改善,並架設工作站透過數位電路設計流程實現AES加密晶片。 首先本研究利用國家晶片研究中心提供的工具,將數位電路設計所需的環境與軟硬體架設起來,建立一套完整的數位晶片設計平台。接著本研究提出8位元輸入輸出的AES硬體電路架構,並搭配BRAM(包含RAM和ROM),或使用組合邏輯運算去設計,分析其在電路設計上實現在FPGA與透過標準元件設計流程實現在ASIC上,從數據得知,其未使用BRAM的8位元輸入輸出的AES gate count為2.2k,是在目前搜尋文獻中面積最小的設計。Item 基於FPGA之單移動目標物 歷史軌跡方向即時辨識系統(2011) 劉韋辰; weichen Liu本論文主要係利用FPGA晶片及CMOS影像感測器裝置,實現一具有視覺方向感測認知之嵌入式智慧型系統,作法上係以單移動目標物歷史軌跡方向辨識為基礎,提出一種類似於人類視覺隱含有時間概念的演算方式,利用在不同時階(Time-Scale)所紀錄之物體移動所造成的歷史軌跡(Historical Trajectories),完成移動方向辨識計算,實驗結果證明本方法具有足夠的精確度,可以達成利用視覺指令控制人機介面在應用上的需求。論文整體架構大致上可分為:(1)以軟體實現整個辨識系統的演算法、(2)將系統實現於Altera FPGA開發版之晶片設計,希望藉由優異的演算方式,突顯其利於實現於嵌入式裝置的優勢。Item 基於渾沌門檻值調變與邊緣增強誤差擴散法之FPGA設計與實現(2010) 謝侑霖; You-Lin Sie數位半色調是一種將連續色調影像轉換成有限色調影像的技術,此技術的主要特點為使用有限的色調去呈現出連續色調的影像。此特點被廣泛應用於顯示器與印表機裝置上。然而,傳統的數位半色調演算法仍有一些缺點,因此在本論文中我們提出一個新的數位半色調演算法。有別於傳統演算法使用固定的門檻值,我們的演算法所使用的是渾沌門檻值調變,藉由渾沌門檻值調變去減少圖片中不自然的紋理。為了更進一步的增加圖片的視覺品質,我們加入邊緣增強之量化方式以增強物體之邊緣。最後為了增加執行速度以符合即時處理之需求,我們設計了一個硬體電路來實現我們的演算法。實驗結果證明,我們所提出的新演算法的確能提高視覺品質,得到較佳的圖片,並且我們設計的硬體電路的執行速度能比軟體的執行速度快超過10倍。Item 8位元AES的FPGA設計及其五種模式之影像應用(2010) 江哲豪; Che-Hao Chiang高等加密標準(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硬體實現在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與特殊用途積體電路(ASIC)已經被很廣泛的討論;然而在嵌入式硬體的應用上,低產率與小面積的設計在近幾年也開始被研究。 本研究提出一個小面積的硬體電路,採用8位元的架構來實現AES-128的規格,其中使用Block RAM來完成位元組替換(SubByte)與移列轉換(ShiftRow)的動作,使用共用電路方式製作混行轉換(MixColumns);以軟體來取代硬體的金鑰擴展(KeyExpansion),來節省電路面積。透過上述所提出的方式在FPGA上所完成的實驗數據,其資源消耗為109個Slice、速度可達到94.056Mhz,是在目前文獻中8位元架構中最快的設計。 並且針對實現影像加解密的應用時所遇到的問題,本研究分別以各文獻中的方法實做,並且針對其各種不同的結果做分析,對於他們的缺點加以改良,優點予以保留,整理出一個更好的加密工作模式。Item 用FPGA實現之AES在音訊上的應用(2010) 謝忠政; Chung-Cheng Hsieh現今通訊系統之發達,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可以透過即時的通訊裝置如電話、手機乃至於電腦上之即時串流如會議系統、Skype…等,即可達到無時差的即時溝通,使得不論一般生活上的溝通乃至於商業活動、軍事通訊、政府機關等的溝通更加方便。然而方便的即時溝通環境和設備,但如果是必須保密的祕密通訊如商業、軍事或政府重大的機密決策等,通訊的安全就是首要的任務。 本文主要在於實現更安全的音訊加密方式,實現方式為在周邊的硬體界面上設計了類比轉數位的轉換電路,可將由外界輸入之類比音訊轉換為數位音源,此轉換後的數位資料將是加密的基礎。之後在遠端的周邊上設計一數位轉類比的硬體電路,此可將加密過後或解密後的音訊由後端的喇叭輸出而聽到加密或解密的聲音變化。 而主要實現音訊間的加∕解密系統,將採用進階加密標準(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演算法,並以其128位元的架構來實現,其中包括直接連線的移列轉換(ShiftRow)、並利用晶片內建的Block RAM來放置整合資料,完成位元組替換(SubByte)與混行運算(MixColumn)的動作以及存放金鑰擴展(KeyExpansion),來節省電路面積。Item FPGA設計32-bits及128-bits AES演算法使用Block RAM(2007) 林茂元; Lin Mao Yuan高級加密標準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演算法為一種對稱式加密系統的新標準,於西元2001年10月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學會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選定Rijndael區塊加密演算法定名之,目的以用來取代資料加密標準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演算法。 本篇論文中,利用HDL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語言,針對FPGA架構及特性,實現32-bit AES演算法電路,並將其中SubByte、MixColumn,ShiftRow及KeyExpansion進行Memory Base設計,簡少FPGA上的Slices使用,因此大幅提昇電路執行的整體運作時脈。並且利用4個32-bits AES電路為基礎,並列實現128-bits的AES電路。透過此研究可以提供在FPGA上小面積、Memory Base及較高頻率與Throughput之AES電路。Item 多模式AES之小面積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2013) 郭紹偉進階加密標準(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在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與特殊用途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 的硬體實作已經被廣泛地討論,近幾年則朝向小面積硬體架構的議題做研究。 本實驗室在FPGA板子上所做的研究已經有相當豐碩的成果,但尚未實現成超大型積體電路(Very-large-scale integration,VLSI)。因此,本論文目標將改善本實驗室開發的AES硬體架構後,並架設工作站透過cell-based數位積體電路設計流程實現AES加解密晶片。 首先,本研究提出不使用記憶體的8-bit資料線完成128-bit AES硬體電路,進而發展出一個多模式小面積的架構。接著,本實驗室利用國家晶片研究中心(CIC)提供的工具,建立一套完整的數位積體電路設計環境。最後,透過標準元件設計流程(Cell-based design flow)來完成晶片製作,使其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