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以階調修飾改善圖像化二維條碼之顯示效果
    (2017) 葉山華; Yeh, Shan-Hua
    隨著網路科技蓬勃發展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各種媒體廣告雜誌及商品上由黑白方格所組成的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這種透過QR code來傳達資訊或連結網址的模式,逐漸成為虛擬網路與實體世界連結的重要媒介。ㄧ般QR code都是由黑白編碼組成,不甚美觀;有鑑於此,有許多學者相繼投入QR code與圖像整合研究,透過將圖像融於條碼來產生美觀並具有意義之QR code。現有的圖像化二維條碼,雖然可以明顯地辨別出當中的圖案,但是,仍然會有原加密二維條碼殘留的黑白點,影響視覺美感。本研究發展出調整灰階影像階調前處理程序,利用轉換函數(transfer function)修正影像亮部及暗部階調,設定一個截切臨界值C,當輸入影像灰階值低於C值或高於 255-C時,將動態範圍作裁減,為了能適當保留亮及暗部階調變化,以低頻通過濾波器將轉換函數做平滑處理,找出最佳灰階影像階調,再透過數位半色調技術之誤差擴散結合資訊隱藏演算法,在半色調進行過程中同時把二維條碼資訊藏入外顯影像,產生圖像化二維條碼。最後利用圖像化二維條碼的每一像素與其周圍的複數點的最近距離之分布圖及常態分配曲線圖之標準差σ值,來評估改變轉換函數影響QR code黑白點的遮掩效果,結果顯示二維條碼之有規律的黑白點,已被成功干擾,且所得遮掩效果較佳之圖像化二維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