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以改進式半色調技術隱藏兩個二維條碼之研究
    (2019) 阮奕維; Jaun, Yi-Wei
    科技發展帶動了網路與現實世界巨大的變化,而二維條碼中的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已成為了連結兩者間的重要渠道,扮演廣告行銷、交易支付和資訊認證等角色。傳統QR code只有黑白資訊點,無法從外觀上判別內容又容易被複製,因此為了資訊的保護與方便判讀性,如何加強二維條碼的安全性與美觀性也被全世界研究者所重視。因此本研究希望可以製作出改進過去半色調技術的雙重加密二維條碼,並增加其美觀性及進行辨識分析。為此,本研究將使用半色調資訊隱藏技術於二維條碼中,藏入第二個QR code,將外顯第六版41x41個模組(modules)的圖像化二維條碼,另內藏一個第四版有33x33個模組的二維條碼。內藏第四版的二維條碼的codeword資料藏在圖像化二維條碼周圍的字碼(codeword)中,較不會影響到二維條碼的中央重點區域,更加提升其圖像品質。圖像化二維條碼中的每個模組(module)分割成 3x3 次模組(sub-module),先將外顯的41x41二維條碼資訊藏於3x3次模組的中間位置,而隱藏的33x33二維條碼codeword資訊則使用鑰匙(key)所產生的隨機亂數(pseudo-random number),藏在其他8個次模組的其中之一,而剩餘的七個次模組則是配合演算法來表現原始圖像的階調。為測試解碼效果,將圖像化二維條碼輸出成四個不同大小後,再掃描以進行資料判讀,內藏的二維條碼則是經過重組後還原成原始QR code。研究結果顯示,所推出之改進式的雙重加密二維條碼之影像品質較佳,影像辨識錯誤率則是發現二維條碼之尺寸越大錯誤率越低,越小則越高。以本研究生成的圖像化二維條碼除了雙重隱藏資訊效果佳外,還能達成防偽功能,且更為美觀,也可以應用在需要兩階調影像之各式圖像產品,以提高雙重加密二維條碼的附加價值。
  • Item
    以紅外線浮水印為基礎之擴增實境創新研究
    (2010) 劉文心
    由於電腦科技及網路通訊技術的發達,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應用日趨多元及普及化,然其使用上仍有諸多限制,尚無法完全符合人性化之使用介面,例如定位辨識用的圖案即違背使用者的視覺經驗。有鑑於此,本研究導入紅外線數位浮水印之方法於擴真實境介面,藉由實驗求取出最符合「人眼視覺」以及「機器讀取」此兩種不同閱讀介面的最佳平衡效果。目前的擴增實境介面通常為一平面印刷品與電腦動畫之互動連結,本研究運用紅外線數位浮水印技術,在製作紙本時並不需要採用特殊材料即可製作出隱藏之定位辨識圖案效果。運用本研究之擴增實境介面製作技術,可推廣運用至各式紙本印刷品及其應用之擴增實境環境上,也可使一般視覺讀取的紙本圖書附加電腦辨識及顯示功能並呈現立體物件及動畫效果,將平面印刷品做加值並應用及推廣使用於其他平台之上。
  • Item
    數位半色調變圖影像浮水印
    (2016) 郭雅惠; Kuo, Ya-Hui
    數位時代的快速發展,使文件資訊的傳遞更加便利及迅速,但也衍生出非法複製、盜印等問題,為了辨別文件真假,人們開始重視文件的防偽功能。以實體影像浮水印為例,目前具有變圖影像效果之浮水印隱藏效果不佳、隱藏資訊也較為固定單調及易於複製,且解密的方式也較為不便。結合以上問題,若以數位浮水印結合柱狀透鏡之變圖影像,可以增加浮水印之多樣化,並達到防偽效果,透過不同角度觀看柱狀透鏡讓解密更為方便。本研究結合數位浮水印與柱狀透鏡之變圖影像,製作由不同張數變圖原始影像組合而成之數位半色調變圖影像浮水印,於正常觀看下無法辨識,覆蓋柱狀透鏡解密後,即可得到隱藏之圖像,並經由不同角度觀看柱狀透鏡能得到變圖影像之效果。加密流程則需先設計多張二階化變圖原始影像之遮罩為素材,分別以數位半色調過網技術製成加密浮水印,再將加密浮水印分割成柱狀,交錯組合成數位半色調之變圖影像浮水印。經數位模擬解密後進行正確率評估,輸出於實體文件,覆蓋柱狀透鏡進行解密並觀察效果。經實驗結果,本研究可成功製作以兩張及三張原始圖製成數位半色調變圖影像浮水印,並加值應用於文創明信片產品。
  • Item
    可改變複製文件顯示意義之紙張載體數位浮水印設計
    (2012-07-31) 王希俊
    本研究利用光學式的數位浮水印隱藏技術,設計客製化資訊隱藏圖案於紙張載體,以人眼正常觀看下,只可見外顯之圖文,無法察覺其中所隱藏浮水印圖案,但複印或掃描後,因取樣頻率的差異,浮水印因而顯現,並改變了原圖文之意義,以增強紙張載體之客製化及防偽功能。本研究使用數位半色調演算法原理,由調幅(AM)及調頻(FM)網點合成編碼加密,經濃度匹配導表校正後,將設計完成的客製化圖案輸出於紙張載體,可透過複印機或光學掃描器偵測,除達到版權宣示效果外,原圖文意義可被改變,其中包括影像黑白反轉及內容改變。本研究成果,將增進傳統紙張的防偽功能及增添趣味,以客製化圖案用於紙張載體上,並能提高其附加應用價值。
  • Item
    以紅外線浮水印設計具AR影像顯示及音訊播放功能之互動式紙張載體
    (2011-07-31) 王希俊; 劉祥麟
    本研究利用紅外線浮水印技術,將資訊隱藏在實體紙張載體,在一般光源下,仍為可 供閱讀之正常書本,但以具偵測紅外線訊號的攝影機擷取其中之隱藏資訊,可利用擴 增實境(AR)的方式顯示互動之虛擬物件及與使用者互動發出音訊,以增強傳統書本無 法表達之3D 影像顯示及聲音播放。紅外線浮水印應用四色墨水在光譜頻率的光學特 性,以調幅及調頻混合網點加密技術,將資訊藏入紙張載體,在不同的光譜區段,呈 現不同的影像。本研究成果,將可大幅增進現有書本資訊的擴充能力,成為3D 顯示與 音訊播放的多媒體界面,為書本提供一個較佳的影音互動模式,且仍完全符合人類傳 統閱讀習慣的影像顯示裝置。
  • Item
    Design of halftone-based AR markers under infrared detection.
    (2008-12-14) H.C. Wang, W.H. Liu, C.L. Chang, Y.H. Chen
    As the technology of augmented reality (AR) is getting matured, the application of AR to various fields, especially in a creative manner, become an attractive research topic.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pose a method for a halftone-based hidden marker for AR tracking system under infrared (IR)detection. Our design method is based on the ordered dither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arbon black under IR. It provides AR system a novel solution for the marker design, which can make the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become much more natur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 marker is invisible by human eyes, but appears under IR. It has many potential value-added applications for future AR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