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應用六標準差設計改良產品品質—以模擬電動車教具為例(2024) 劉重瑾; Liou, Jhong-Jin當今的路上隨處都可見到電動車或電動機車奔馳,而學術界也迫切需要透過適當的輔助教具來提升學生對電動車的相關知識。本研究針對個案公司 A 機電企業有限公司的教學用模擬電動車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六標準差設計的定義、測量、分析、設計與驗證等五階段的流程去建立研究架構,藉由改良模擬電動車的產品品質,協助個案公司提高產品的品質與顧客的滿意度,最終提升教師與學生的教學與學習成效。在定義階段應用 5W1H 掌握了目前公司以及學校的現況,經過測量階段應用腦力激盪法和魚骨圖,得知顧客、技術需求項目。接著分析階段,透過教師與學生的使用狀況應用層級應用分析法深入了解教師與學生對教學用模擬電動車的需求要素,並應用品質機能展開找出技術需求項目的重要性。在設計階段應用田口方法確認最佳技術參數組合以改良產品設計,最後驗證階段應用 t 檢定比較前後改善產品因子的數據是否有所改善。研究結果顯示:由田口方法得知最佳參數組合能有效改善電量維持時間,提高模擬電動車的續航力,並提高學生與老師的滿意度。相關結果可提供 A 機電企業有限公司作為參考,有助於提升教學用模擬電動車之教學效率及降低學習成本。Item 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模具科專業內涵評估之研究(2010) 許永昌; HSU, YUNG-CHANG摘要 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中,培育學生學習某一職業的基本技能是重要項目之一。本研究主要為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在規劃專業及實習科目時,提供一個評估模擬架構。為因應國家產業發展與人力需求,遂選定模具製造業為研究對象。並從產業界中模具製造業的情況、課程的相關文獻及配合學校本位課程的理念等因素進行調查,分析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模具科專業內涵及模具製作需求的工作能力。擬定出模具科專業內涵的專業及實習科目及其評估之模擬架構,以做為學校在課程評估時之參考。 本研究運用模糊德爾菲法調查業界及學界的意見,以模糊語意差別數值進行分析,瞭解模具製造業需求的工作能力及模具科專業內涵的專業及實習科目之重要程度,以及其工作能力與專業及實習科目的相關性,並運用層級分析法將高職模具科模具專業內涵的專業及實習科目進行層級與權重分析。結果發現: (一)模具製造業需求的工作能力計有:判讀工作圖、瞭解模具製造用材料、瞭解熱處理與表面處理、操作傳統機械加工、操作電腦數控機械、使用電腦軟體繪製模具圖、瞭解模具各部結構、組裝模具零件、使用模具生產設備、整修模具零件及量測模具零件等十一項。 (二)模具製作之專業及實習科目計有:可分為三大類二十科目,專業學科類為八項科目、電腦數控實習類為六項科目及專業實習類六項科目。 (三)在層級權重分析三大類科目次序為:專業實習類、專業學科類、電腦數控實習類。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擬定模具製作之專業及實習科目評估模擬架構,以做為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在評估專業及實習課程時之參考。Item 中央機關高階主管核心能力建構之研究(2014) 程挽華; Wan-Hua Chen全球化使得國家面臨全新環境的挑戰,文官能力的培養,為政府施政績效提升的基礎工作,提升高階文官素質成為政府重要課題。本研究主要目的:(1)建構高階公務人員核心能力指標;(2)決定高階公務人員核心能力指標之權重;(3)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政府辦理高階人員培訓任用之參考。 研究結論為:(1)我國中央機關高階公務人員核心能力指標之構面為目標和行動、領導、人際關係、個人素質、建設未來、制度運用以及決策等7大構面以及40個指標。(2)構面權重由高到低之順序為領導、個人素質、決策、目標和行動、制度運用、建設未來以及人際關係,指標整體權重前三名由高到低之順序為績效管理、預為因應能力以及理念表達與運用。 依據結論所提之建議可做為爾後相關人員能力發展與培訓、人事決策之參考依據,也可提供各主管人員據以充實各種知能。Item 企業員工數位化生涯歷程檔案之構面與組成要項(2012) 薛亦倩; I-Chien Hsueh數位化歷程檔案(e-portfolio)被英美許多大學院校所應用及推廣,進而協助學生建立「生涯歷程檔案(career portfolio)」,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及競爭力。但是,目前生涯歷程檔案僅應用於教育學術,鮮少有學者及企業利用生涯歷程檔案應用於企業員工生涯發展上。本研究即以生涯歷程檔案概念運用到企業組織中,透過資訊化的運用讓企業員工在生涯過程中可以將工作歷程、學習歷程加以組織紀錄。除此之外,在過程中不斷反思、同儕相互砌磋、主管給予回饋,使員工內化所學,展現個人價值,激發創新能力與競爭能力,同時提供企業組織及主管選才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分析後整理出企業員工數位化生涯歷程時所需考量的「自我行銷」、「學習歷程」、「生涯歷程」、「生涯探索」、「企業資源」、「交流回饋」六構面與其組成要項,藉由修正式德菲法彙整專家意見,結合層級分析法相關特性計算出構面與組成要項的權重,增加本研究構面與組成要項的客觀性與精確性。研究結果可以提供企業組織規劃數位化生涯歷程檔案及精進生涯管理制度之參考。Item U-BOPPPS 教學模式之評估與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6-09-??) 鍾智超; 詹為淵; 羅希哲; Chih-Chao Chung, Wei-Yuan Dzan, Shi-Jer Lou本研究旨在探討整合U化(Ubiquitous)技術與數位科技之BOPPPS(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之作法必要性與有效性分析,以建構U-BOPPPS 創新教學模式。本研究邀請10 位專家進行2 回合專家問卷調查;第一回合採Fuzzy Delphi,確認BOPPPS 六階段作法之必要性。第二回合,以AHP 評估於傳統課堂授課、數位學習平臺與U-learning 平臺等三種教學環境下,BOPPPS 各階段作法之有效性權重比例。結論為,(1) BOPPPS 六階段,共有31 項必要作法。(2)依照BOPPPS 各階段作法之有效性分析,歸納BOPPPS 於課堂授課、數位學習平臺與U-learning 平臺等三種教學環境下之教學重點。(3)建構U-BOPPPS 教學模式。最後,提出U-BOPPPS教學建議,(a)課程前-宣導U-BOPPPS 教育思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b)課程中-強化U-BOPPPS 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合作學習、(c)課程後-建置U-BOPPPS多元評量,提高學生學習成效。以此,提高整合U 化技術與BOPPPS 創新教學之有效性。Item 設計類科學生製作電子書常見問題及其發生原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5-08-??) 廖信; 馬立懿; 潘怡臻; Shin Liao, Li-Yi Ma, Yi-Chen Pan隨著數位閱讀的風氣盛行,電子書的製作技術日新月益,國內多所技職校院設計類科也開始增設許多數位出版相關課程,因此本研究透過探討技職校院設計相關類科電子書製作課程教學現況、學生學習電子書製作時最常發生之問題及原因,以做為電子書製作人才能力訓練之參考。研究首先採用文獻探討方式,瞭解相關科系之教學現況,再透過AHP 層級結構問卷發送予12 位資深從業人員,調查電子書製作時最常發生之問題,其中以「互動設定」之錯誤發生率最高,第二為「色彩標示」,第三為「圖像設定」。最後邀請7 位產業及學界專家利用訪談之方式,輔以「電子書製作最常發生錯誤之原因問卷」填答,分析歸納後共計有14項最常發生錯誤之原因,12 項較常發生錯誤之原因,其中又以「互動設定」問題中「設定媒體播放控制器」為最經常發生錯誤之原因。Item 設計類科學生製作電子書常見問題及其發生原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5-08-??) 廖信; 馬立懿; 潘怡臻; Shin Liao, Li-Yi Ma, Yi-Chen Pan隨著數位閱讀的風氣盛行,電子書的製作技術日新月益,國內多所技職校院設計類科也開始增設許多數位出版相關課程,因此本研究透過探討技職校院設計相關類科電子書製作課程教學現況、學生學習電子書製作時最常發生之問題及原因,以做為電子書製作人才能力訓練之參考。研究首先採用文獻探討方式,瞭解相關科系之教學現況,再透過AHP 層級結構問卷發送予12 位資深從業人員,調查電子書製作時最常發生之問題,其中以「互動設定」之錯誤發生率最高,第二為「色彩標示」,第三為「圖像設定」。最後邀請7 位產業及學界專家利用訪談之方式,輔以「電子書製作最常發生錯誤之原因問卷」填答,分析歸納後共計有14項最常發生錯誤之原因,12 項較常發生錯誤之原因,其中又以「互動設定」問題中「設定媒體播放控制器」為最經常發生錯誤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