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磁流體熱治療之系統整合及應用於肝癌治療
    (2014) 張富翔
    磁流體熱治療是利用磁流體在外加交流磁場中發熱的特性,使腫瘤組織的溫度超過其耐熱溫度而被破壞,達到熱治療的目的。本實驗將磁性試劑注射到癌鼠腫瘤中,施加交流磁場進行熱治療,並同時使用光纖溫度計以及紅外線熱像儀量測組織升溫情形,腫瘤區域溫度超過42℃,超過細胞的耐熱溫度,經由追蹤量測體積發現腫瘤體積有逐漸變小的趨勢,也藉由TUNEL染色驗證腫瘤區域內經熱治療後細胞大量死亡,達到熱治療的目的。
  • Item
    以磁減量免疫檢測與切片磁染色進行動物肝癌之體外檢測研究
    (2014) 莊鈞評
    目前醫院用來篩檢肝癌的方法為抽血檢驗,檢驗血清中的Alpha-fetoprotein(AFP),AFP的檢測靈敏度只有70%左右,但只憑AFP升高無法斷定罹患肝癌,還必須配合影像檢查,進行多種的檢驗來確認肝癌,多種檢驗造成效率低,固本研究研發披覆多重抗體試劑與混合試劑,以提高檢測之靈敏度。 我們將肝癌細胞種植於老鼠背部,肝癌細胞從老鼠體內獲取養分,然後形成腫瘤,記錄腫瘤成長過程,並且按照種植肝癌細胞後的0、1、3、5週,量測血清內的肝癌指標性蛋白,目的是為了觀察腫瘤在前期與後期的指標性蛋白表現量,我們使用Alpha-fetoprotein(AFP)試劑、Glypican-3(GPC3)試劑、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DCP)試劑、披覆多重抗體試劑及混合試劑來檢測,使用的方法為磁減量檢測法(ImmunoMagnetic Reduction, IMR),在後期我們將腫瘤取出,做成切片,以磁性奈米試劑進行磁染色,成功的用磁訊號觀察腫瘤指標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