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Web 2.0 教學網站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2010) 李依凡; Yi-Fan, Lee
    Web 2.0是網路運用的新時代,若能將Web 2.0的特性運用於教學網站上,不僅能讓不同地點的師生藉由遍佈全球的網路來進行教學,還可達到線上互動、共同創作的學習境界。然而Web 2.0共同撰寫的特性,會使網站內容雜亂且缺乏統一性,因此本研究將評鑑指標依據社會技術系統理論(socio-technical system,STS),分成社會與技術兩大層面進行探討,以建構初步的Web 2.0教學網站評鑑指標,接著邀請14位業界與學界之專家,進行德懷術問卷調查,發展出一套Web 2.0教學網站的評鑑指標,讓日後的Web 2.0教學網站規劃,能有一個有效的依據,以協助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順利建置具有互動性與發展性的教學網站。經由三回合問卷回收與分析後,本研究發現如下: ㄧ、Web 2.0以使用者為中心且強調開放與分享的特色,代表教學網站若要符合Web 2.0概念,除了須具備基本功能與技術外,仍需以交互性和社會性為導向。其中,「社會技術系統理論」(socio-technical system)是由社會和技術所組成,社會層面以探討組織之間的交互性為主。 二、透過社會技術系統理論可擬出評鑑指標之構面,社會技術系統理論是由社會、心理、環境和技術四個部分所組成,因此本研究之Web 2.0 教學網站評鑑指標將分為「社會系統」與「技術系統」兩大構面,社會系統構面又細分為「社會層面」與「心理層面」;技術系統構面則分為「環境層面」與「技術層面」。 三、本研究建構出第一回合德懷術專家問卷後,邀請14位不同背景的Web 2.0專家學者對指標進行修正與建議。經由三回的問卷調查,彙整其意見與進行統計分析後,得到此評鑑指標之架構為二個評鑑構面、四個評鑑指標層面,五十七個評鑑指標項目。 綜合以上之研究結果,專家認為,在社會層面中,Web 2.0教學網站需具備良好的互動,應規劃完整的活動或功能以鼓勵使用者之間進行交流,以達到良好的社會交流,尤其可以利用討論或共同創作來達成。而心理層面主要是分配網站中各個成員與管理者所扮演之角色與其賦有之權力,由於Web 2.0強調的是使用者共同參與,並透過分享來讓知識力量更加強大,因此該層面受專家重視的程度較不如社會層面,不過專家認為,使用者在Web 2.0教學網站中扮演的不僅僅只是單一角色,符合了Web 2.0共享與共用的理念。 在環境層面,專家認為,Web 2.0教學網站的介面與功能必須簡單明瞭並且平易近人,才能更吸引更多使用者前往參與,因為Web 2.0強調的就是以「人」為主的互動網路。而技術層面,專家則強調網頁及資料在每次的變動都應該標示更新時間,才可有效記錄每次內容的變動過程,以免內容有錯時無法修復,造成教學內容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