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資訊融入教學於技術型高級中學電子學實習科目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自我調整學習為調節變項
    (2022) 陳幸君; Chen, Hsing-Chun
    本研究旨在探究技高實習科目運用資訊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表現之影響,並分析自我調整學習能力在此關係中的調節效果。本研究以技高工業類科「電子學實習」科目做為資訊融入教學實驗標的,採用準實驗研究法進行為期八週的實驗研究,一班為實驗組,採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另一班為對照組,採傳統教學方式,兩班共計 64 人。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電子學實習成就測驗、電子學實習自我覺知效果量表、自我調整學習量表與 YouTube 影片分享平臺。研究結果顯示:一、與傳統式教學法相較之下,資訊融入教學對於學生的學習成就測驗表現雖無統計上的顯著不同,但對於中、低成就的學生有正向的幫助。二、在自我覺知效果的部分,兩組學生並無顯著的不同;惟兩組學生中皆有一些個人因素干擾實驗結果,後續可再深入分析學生技能學習過程中,心理感知與認知改變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三、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中,自我調整學習能力對於電子學實習自我覺知效果具有調節作用,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越高的學生,資訊融入教學對電子學實習自我覺知的學習效果影響越大。四、學生的學習動機偏低,可能是影響學習成效的原因之一。五、實驗組學生大都肯定資訊融入教學的輔助效益。最後,根據研究發現,針對學校及教師提出教學建議:一、電子學實習課程教師宜運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輔助學生學習。二、資訊融入教學宜加入線上虛擬教具輔助學生在家自學。三、宜教導學生運用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四、技高教師宜時常關心不同技能學習程度之學生,提供不同的鷹架學習。以上幾點建議提供給技高學校行政、教師參考。
  • Item
    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之研究
    (2008) 蔡忠潔; Chung-Chieh Tsai
    網路資訊的快速成長使得網路探究學習近年日益興盛,教師在進行網路探究學習的教學時,以主題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融入情境中,搜尋相關的知識。學生在進行網路探究學習時,必須透過電腦以及網路瀏覽器的使用,然而應用開放式的上機學習,學生的自我約束常是學習成效關鍵,因此本研究建置一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系統,讓學習者在自律循環模式中進行網路探究學習,亦讓教師能夠即時監控學生的成就表現並適時給予協助。本研究以北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各別取三班為實驗組、三班為控制組,實驗處理以為期五週的網路探究學習進行環保肥皂課程的教學,探討本研究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網路探究學習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學習者在自律程度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並透過系統操作歷程記錄、學習者學習記錄,觀察學習者之行為模式中自律的行為表現。 經過系統建置、資料分析及實驗處理後,本研究得到以下結果。 一、開發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之網路探究學習系統。 二、使用本系統學習者在學習成效上明顯優於一般網路探究學習者;使用本系統之高自律程度學習者成績優於一般網路探究高自律程度學習者;而使用本系統之低自律程度學習者成績優於一般網路探究低自律學習者,且和一般網路探究高自律學習者無明顯差異,顯示本系統在提升學習成效及輔助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上確具成效。 三、學習者的自律程度並未在實驗處理中產生變化,顯示其自律程度未因使用本系統而有所變化,故本系統雖未能在實驗處理中,提升學習者自律程度,然而對低自律程度學習者的學習成效,仍具一定效益。 四、以序列分析發掘高、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之探究任務行為模式,發現高自律程度學習者在探究任務行為模式中之自律行為表現較佳,但藉由本系統輔助可增加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之自律行為表現,進而提升其學習成效。
  • Item
    自律學習與科技創造力相關性之探討研究
    (2008) 鄭光閔; Kuang-min Cheng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律學習與科技創造力的相關性,並分別從學生的自律學習量表表現、自律學習單表現及製造科技認知測驗表現來探討自律學習表現與科技創造力表現的關係。本研究對象為經過十週製造科技自律學習教學模組教學的35位國中七年級學生,該製造科技自律學習教學模組係以Zimmerman, Bonner and Kovach (1996)的自律學習循環步驟來設計。資料分析則進行相關、t檢定等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1.學生經過製造科技自律學習教學模組的學習後,並未能顯著提升其自律學習量表表現,但學生在動機分量表的期望成功、行動控制分量表的情境控制與努力堅持、認知分量表的計畫策略等方面的前、後測表現則有顯著差異。 2.學生在自律學習量表之表現與其科技創造力表現無顯著相關。 3.學生在自律學習單之表現與其科技創造力表現無顯著相關。 4.學生在製造科技認知測驗之表現與其科技創造力表現無顯著相關。 整體來說,學生的自律學習表現與其科技創造力並無顯著相關。但是,若學生的自律學習量表、自律學習單表現、及製造科技認知測驗表現較佳時,其科技創造力表現亦有較佳之表現。另外,在自律學習量表表現、自律學習單表現及製造科技認知測驗表現間,發現自律學習量表表現與製造科技認知測驗有顯著相關。
  • Item
    政府審計人員成就動機、自我效能與自我調控學習關係之研究
    (2012) 李雅莉
    在當今政府審計功能轉型之際,政府審計人員愈須具備主動、積極、正確工作且快速學習的能力。而處於超然獨立與知識密集的特殊工作環境之下,政府審計人員的成就動機、自我效能與其自我調控學習之間的關係,值得加以探究。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政府審計人員成就動機、自我效能與自我調控學習之間的關係。採調查研究法,本研究以國內各級政府審計人員為對象,發放問卷243份,有效回收234份,有效回收率達96 %。所蒐集資料經相關分析、迴歸分析、階層迴歸等方式進行分析與驗證,獲致結果如下:(1)成就動機與自我調控學習之間存在中度正相關;(2)成就動機與自我效能之間存在中度正相關;(3)自我效能與自我調控學習之間存在中度正相關;(4)自我效能在成就動機與自我調控學習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