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運用於個人化郵票之圖像加密研究
    (2005) 連啟明
    個人化郵票是一種數位印刷的應用,圖幅多分為兩部份,在有面額的部份是預先以平版印刷大量印製,而附籤的部份則可以放置個人設計或喜好之圖案,以數位印刷機作少量多樣化輸出。此種可參與郵票設計的方式,對於使用者或郵票收集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機會並將之運用於各類紀念與公益活動上。本研究主要以兩種不同的網點加密技術,應用於個人化郵票之圖案內,對個人化郵票而言可製作具有獨特性的加密防偽加值功能成品。其一是以網點偏移的數位浮水印加密技術,將特定的圖案藏入青色版中,並可利用特殊的光學解碼器顯現出浮水印圖案;另一加密技術則提出以網點變形的方式,依網點形成機制設計一特殊形狀網點,並以不同方向之形狀來表示0或1,並加密於洋紅色版中,於輸出圖像後以掃描器擷取影像且分色取出洋紅色版,利用影像處理偵測,即可辨識出原先藏入之資訊。本研究結合了數位浮水印加密技術及印刷品安全文件的防偽技術,並考慮印刷條件,使實體影像的印刷品能兼具數位浮水印及資料隱藏的功能,且有良好的解密效果。此網點形成的機制加密於個人化郵票之附籤中,藉由數位浮水印技術來加強防偽效果,可提高有價證券之附加價值及收藏性與趣味性,在未來對於無附籤的個人化郵票及高品質現場印列郵資券廣泛運用時,可利用此加密技術來保護郵資票品的真實性且可以追蹤票品寄遞過程的功能。
  • Item
    網點加密圖像光學擷取比對辨識研究
    (2002) 陳勇志; Chen,Yung-Chih
    印刷圖像防偽技術除了在印刷材料與製程技術提昇改進外;亦可考慮印刷品進行數位資料加密(Data Hiding)以提高其安全性。本研究針對紙張上印刷過網圖像進行加密與比對辨識實驗,將資料加密技術結合數位過網演算法製作網點加密圖像,並對圖像進行光學擷取後再進行資料辨識。旨在探討網點加密圖像在不同過網解析度(150/300LPI)下以不同光學資料擷取解析度(600/1200/2400DPI)對加密資料的比對識正確率高低,瞭解網點加密圖像比對辨識條件。 研究結果顯示,六組實驗組合除300LPI-600DPI實驗組合之辨識正確率<=0.95之外,其餘實驗組合150LPI-600DPI、150LPI-1200DPI、150LPI-2400DPI、300LPI-1200DPI及300LPI-2400DPI其辨識正確率均顯著>0.95。而300LPI-600DPI實驗組合其辨識正確率較低之原因,因其影像擷取解析度600DPI取樣不足使影像模糊辨識不易導致。 由150LPI與300LPI兩圖像辨識結果得知,150LPI圖像其辨識正確率在光學解析度600DPI時達到0.99730;在光學解析度達1200DPI時達到0.99985,在光學解析度達2400DPI以上達到0.99990。而300LPI圖像其辨識正確率在光學解析度600DPI時達到0.86426;在光學解析度達1200DPI時有0.99819,而在光學解析度達2400DPI以上達到0.99893。 本研究印刷圖像辨識錯誤現象,在圖像過網解析度150LPI時,以光學解析度1200或 2400DPI擷取圖像其辨識錯誤次數最少可獲得最穩定辨識結果。在150LPI-600DPI與300LPI-1200DPI實驗組合,發生”白點辨識為黑點”的現象高於”黑點辨識為白點”。將網點圖像予以加密複製於平面媒體上,有利於印刷品防止變造與安全保護。
  • Item
    車輛隨意網路模糊傳輸機制加密之研究
    (2009) 葉力齊; Li-Chi Yeh
    VANET本身為變化快速的網路架構,必須考量到駕駛者、車速與交通狀況,其中資訊與資訊間傳輸的保密性、完整性、合法性與效率性是相當重要之議題。由於VANET在空氣中傳輸訊息,無防火牆之遮蔽,故資料容易被駭客入侵,竊取與更改,因此在傳輸介面需要有優異的加密機制,以確保資料的安全性及正確性。但現有加解密機制應用於VANET仍未能解決安全性的問題。其中非對稱性金鑰加密系統,安全性較佳,但加解密時間過長,在車輛高速行駛間的傳輸,容易造成傳輸失敗,影響通訊品質;而對稱性加解密機制,加解密時間較短,資料傳輸快,但保密性較差,容易受駭客入侵,竄改資料。 因此,本論文提出一個改良方法,結合RSA加密系統與Oblivious Transfer (ROT),建構n選t模糊傳輸架構進行模擬實驗,結果顯示ROT加密系統可提升加解密運算速度,且在安全性方面,對於攻擊的偵測率較RSA與DES方式高,在資料傳送時,更能抵擋異常行為攻擊、偽造訊息攻擊和中間人攻擊,因此達到較高的安全性與傳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