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9
  • Item
    情境感知行動華語文學習之成效研究
    (2013) 陳靖佳; CHEN, CHING-CHIA
    本研究結合行動學習的特性,以教學目標與策略為基礎,設計一套學習活動內容,讓華語文學習者藉由此學習活動,提升其學習動機、成效與滿意度。學習活動以行動載具為工具,結合全語言學習理論、溝通式教學法、任務教學法與學習階層理論為教學策略,融入行動學習與遊戲式學習之特性,進行教學實驗,與傳統教學方式下的學習動機、成效與滿意度,進行分析比較。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及問卷調查法,對象為台灣某大學所設立之華語中心的40位外籍學習者,分成20位實驗組及20為對照組。探討學習者透過行動學習進行教學活動後,對於華語文知識的學習成效之差異。實驗組為闖關任務之行動學習,對照組為傳統教學之對話演練活動。實驗前兩組皆進行學習成效前測測驗,實驗結束後再施以學習成效後測測驗、學習動機與滿意度問卷,研究結果發現:1. 行動學習輔助華語文學習會提升學習動機。2. 行動學習輔助華語文學習會提高學習成效。 3. 華語文行動學習擁有良好與正面的學習滿意度。 4. 不同程度的學習動機語學習成效正相關。 5. 不同程度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正相關。 6. 華語程度較低的學習者,其學習成效獲利優於程度較高者。 7. 華語程度較低的學習者,其學習滿意度優於程度較高者。從研究結果可得知,透過行動學習輔助華語文學習可以強化學習者的學習成效,且對於學習動機與滿意度趨於正向,使教學活動更容易進行,進而達成教學目標。
  • Item
    閱讀概念圖教學策略應用於高工立體圖教學成效之研究
    (2002) 陳憲章
    本研究旨在根據高級職業學校課程標準與教學時數之規定,編擬一套適合高職學生的「立體圖」單元概念圖教學方案,並經由四週的教學實驗,驗證使用此一方案對高職學生學習立體圖實習課程相關知識的影響,以做為日後推廣教學之參考。 本研究樣本取自臺北市立木柵高工製圖科一年級學生。其中,忠班學生為實驗組,接受閱讀概念圖的教學策略;孝班學生為控制組,即未接受實驗處理。教學成效以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狀況」為指標,以「立體圖單元學習成就測驗」與「機械製圖學習狀況問卷」為研究工具,所得的資料以t-test進行統計分析考驗教學的效果,並以積差相關探討實驗組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狀況的相關性。 經過一系列分析歸納,結果發現: 一、實驗組學生與控制組學生在立體圖單元學習成就之直接效果部分的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二、實驗組學生比控制組學生在立體圖單元學習成就之記憶保留部分有較佳的表現。 三、實驗組學生比控制組學生在學習動機方面有較佳的表現。 四、實驗組學生與控制組學生在班級氣氛方面沒有顯著的差異。 五、實驗組學生之學習成就與學習狀況沒有顯著的相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茲提出下列建議,以供教師教學、高職實習課程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一、對教師教學的建議 (一)發展各單元的概念圖教材,以提供學生完整的認知鷹架。 (二)提供專家概念圖,讓學生依照自己的能力逐步探索,促使學習更加持久。 (三)嘗試採用「合作閱讀概念圖」之策略,藉著同儕討論、人際互動,增添學習的樂趣與成效。 (四)教導學生概念構圖的方法,對其個人日後的學習有正向助益。 二、對高職實習課程的建議 (一)教師課程設計,可使用概念構圖「排序理論」中之「次序分析」,分析新概念學習的先後關係。 (二)實習課程之設計,可著重概念間聯結,以利學生記憶與創新思考。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由原授課教師接受相關教學訓練後進行教學,可提高研究之效度。 (二)為建構更完整的實驗教學,研究設計可考慮認知策略與學習動機間的交互作用。 (三)採取閱讀概念圖與繪製概念圖相間的方式,以提昇概念構圖的品質與成效。 (四)考慮個人認知風格(如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等)著手,進行各變項分析,以力求研究之嚴謹。 (五)教師進行概念構圖教學前要有詳細的說明,且實驗教學時間要充分。
  • Item
    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教師教學策略調查研究
    (2002) 張仟諺
    本研究旨在調查目前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教師運用教學策略之情形,同時也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專業教師在教學策略上運用的差異情形,最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給予教育相關單位及綜合高中專業教師參考。 在文獻探討後,研究者將教學策略細項分成四個構面。分別是:教學設計與規劃、教材選用與編製、教學發展與進行及教學氣氛與環境。問卷係由研究者自編之問卷,四個構面內有若干的題項供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教師填答。問卷回收後共有595份有效問卷,問卷資料的處理主要有次數分配、標準差、平均數、排序、百分比、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雪費事後比較法等統計方法。所得之主要結論如下: 壹、目前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教師教學策略之運用情況: 一、教學設計與規劃構面: 運用程度達「經常這麼做」的作法只有:規劃整學期的教學評量時程與內容。而運用程度偏低的有: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內容設計。其餘的題項皆有趨於「經常這麼做」的水準。 二、教材選用與編製構面: 運用程度達「經常這麼做」的作法有:您運用之教材內容符合學習順序原則;您所提供的教材有適量的評量與練習;您對現成的教材斟酌補充、減刪或修改;在講述的內容上能符合學生的學習背景。而運用程度偏低的有:設計新的教材來進行職業學程教學。 三、教學發展與進行構面: 運用程度達「經常這麼做」的作法有:您在進行教學活動前會將學習目標告知學生;在教學單元尾聲時作摘要或總結;在講述時也運用肢體動作或姿勢加學生注意;在教學時間上能夠合宜地配置;要求學生作上課筆記;在教學方法上能綜合運用;常給予學生立即地讚賞與鼓勵;給予學生充份的練習實做時間。而運用程度偏低的有:帶實物至教室來輔助講述;運用合作學習於教學活動中;運用教學媒體進行教學;學期中提供學生校外參觀的機會。 四、教學氣氛與環境構面: 運用程度達「經常這麼做」的作法只有:讓學生瞭解其學習情形,維繫學生學習熱忱;本構面中其餘的題項也是趨於「經常這麼做」的運用水準。 貳、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教師運用的教學策略差異情形。 一、 就性別變項而言,在教學設計與規劃構面及教材選用與編製構面兩組 平均數有差異情形,而且兩個構面皆是女性專業教師之平均值高於男性教師。而在教學發展與進行、教學氣氛與環境兩個構面上男性教師與女性教師則無差異情形存在。 二、 就學校屬性變項而言,在教學設計與規劃構面及教學發展與進行構面中私立學校專業教師與公立學校專業教師在平均數比較上有差異情形,兩個構面中皆為私立學校專業教師的平均數高於公立學校專業教師。而在教材選用與編製構面及教學氣氛與環境構面上,兩組在平均數的比較上不顯著。 三、 就兼任學校行政工作與否而言,在教學設計與規劃構面上有兼任學校行政工作的專業教師的平均數高於無兼任行政工作的專業教師。而在教材選用與編製、教學發展與進行、教學氣氛與環境三個構面上的平均數比較呈不顯著的情況。 四、 就教育程度而言,在教學發展與進行構面中有差異的情形,專業教師之教育程度為研究所者的平均數比較上高於教育程度為大學的專業教師。在教學設計與規劃、教材選用與編製以及教學氣氛與環境三個構面中差異情形不顯著。 五、 就任教學程類別而言,在教學發展與進行構面中有差異的情形,家政類職業學程專業教師在平均數上的比較上高於商業類及家政類職業學程專業教師。在教學氣氛與環境構面中有是有差異情形,家政類科專業教師在平均數上的比較高於商業類科的專業教師。而在教學設計與規劃及教材選用與編製兩個構面之比較上則是不顯著的情形。 六、 就教學年資而言,在教材選用與編製構面中有差異情形,教學年資11-15年一組的專業教師高於教學年資5年以下的專業教師。在教學設計與規劃、教學發展與進行以及教學氣氛與環境等三個構面中差異情形不顯著。
  • Item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應用於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製造科技為例
    (2005) 陳綺華
    本研究旨在探討「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應用於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之製造科技領域。研究目的為:(一)針對國中生活科技「製造科技」領域課程,運用PBL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活動。(二)運用 PBL 教學策略於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並比較其與傳統教學策略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三)探討在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中運用 PBL 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反應。(四)綜合研究結果,歸納並提出建議,以供生活科技教學及未來研究之參考。實驗係將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應用於生活科技課程,並以國中一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為期四週的教學實驗。實驗後得到以下結論(一)根據 PBL 基本運作架構與實施工作要點,所設計的製造科技領域教學活動能真正體現生活科技之特質。(二)將 PBL 教學策略融入國中生活科技課程,能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三)學生對於 PBL 教學策略應用於生活科技課程的學習反應良好。
  • Item
    透過生活科技課程培養國中生創造力之研究:STS 策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2004-06-01) 余鑑; 楊錦心; 上官百祥; 葉宗青; 王燕超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科學、科技與社會,即所謂STS取向的基本理念,所設計的國中生活科技課程STS教學模式,對國中生創造力的影響,並分析此一影響是否因性別而有所差異。研究過程發展出生活科技STS教學六階段模式、運輸科技領域的教學活動、教材,並進行試教,除適度修正教材與教學活動外,並進行教學實驗。研究採不相等控制組前後測實驗設計,選取台北市大安區與大同區各一所國中二年級學生為對象,各取四班,兩班為實驗組,兩班為控制組。實驗組接受每週一次,每次兩節課90分鐘,共計八次教學實驗,控制組照平常教學,無實驗處理。本研究以威廉氏創造力測驗中之創造性活動與創造性傾向量表於實驗前、後評量受試者之創造性活動與傾向成績,並以前測資料作為共變數,將所得資料進行二因子多變項共變數統計分析,另以各組學生學習卷宗結果與教師的觀察,作為研究結果之補充說明。實驗結果發現:一、生活科技STS教學策略對於國中學生創造傾向之增進,具有顯著效果。二、生活科技STS教學策略對於國中學生創造傾向之增進效果,因性別而有差異。
  • Item
    數位科技時代高職圖文傳播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之教學策略研究
    (2008-07-31) 廖信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講求價值創新、腦力密集的時代,傳統產業所強調的土地、勞力、資本等生產因素,已經無法滿足目前以知識經濟為主的時期,以傳播教育所偏重的概念、事實已經無法滿足業界的需求,未來應強調執行知識的能力、技術,以結合人力、物力等資源。如何縮短學校與業界二者供需之間的差異,則有賴教育機構在教學策略及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上的建構來改善,以配合業界人才之所需。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數位時代下圖文傳播產業對高職圖文傳播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之需求,以建構高職圖文傳播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指標,進而規劃高職圖文傳播科專業技術能力之教學策略。 而本研究的具體目的如下: (第一年) 1. 探討數位科技對於圖文傳播產業之影響。 2. 瞭解目前高職圖文傳播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之表現情形。 3. 探討圖文傳播產業對於高職圖文傳播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之需求。 (第二年) 1. 發展高職圖文傳播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指標。 2. 規劃高職圖文傳播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之教學目標。 3. 規劃高職圖文傳播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之教學策略。 本研究藉由國內外文獻的分析,瞭解圖文傳播專業技術能力之內涵,並發展高職圖文傳播科專業 技術能力需求之調查問卷,做為本研究之工具,以台灣區印刷同業公會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將所得結果進行整理分析,以瞭解數位化時代對於高職圖文傳播科學生之專業技術能力需求。之後依據專業技術能力需求,發展專業技術能力指標。並藉由所發展之專業技術能力指標,透過專家座談的方式,規劃高職圖文傳播科專業技術能力之教學目標及教學策略,以作為高職圖文傳播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培養之參考。
  • Item
    科技校院工業設計類科系專業實務教學策略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05-06-01) 廖信; 李基常; 吳千華
    本研究旨在了解科技校院工業設計類科人員所應具備之實務能力,進而規畫培養科技校院工業設計類科專業實務教學之策略。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企業界對科技校院工業設計類科學生專業實務能力之需求。 (二)探討我國科技校院工業設計類科專業實務教學之現況。 (三)規畫科技校院工業設計類科專業實務教學之策略。 為達成以上目的,本研究首先進行文獻探討以瞭解企業界、與科技校院工業設計類科教師對工業設計類科人員實務能力需求與教學策略之應用,然後採用專家座談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與內容效度的考驗,發展出學者專家訪談所需的研究工具。最後綜合歸納訪談結果,發展出工業設計專業實務十七種能力,共計144項能力內涵,並提出具體之實務教學策略及建議,供科技校院工業設計類科從事實際教學工作之相關教師參考。
  • Item
    問題索解導向之教學策略與媒體應用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 1994-02-01) 楊美雪
  • Item
    電子郵件融入高職國文科教學之策略與成效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 2005-03-01) 廖淑慧; 王健華
  • Item
    問題中的問題:再探生活科技問題解決教學策略之實施現況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2010-04-01) 范斯淳; 林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