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醫療人員使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行為意圖及使用行為之研究
    (2024) 張珮瑤; Chang, Pei-Yao
    本研究利用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UTAUT)為框架,探討M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關於員工使用的行為意圖及使用行為。本研究試圖探討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和促成條件對於行為意圖的影響並探討行為意圖對使用行為的影響。研究對象為M醫院使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員工,通過線上問卷收集資料,共回收162份的有效問卷。採用SPSS 23統計軟體進行數據分析,包括敘述性統計、信度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相關係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其研究的結果顯示:(1)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和促成條件與行為意圖和實際使用行為產生正向影響,進一步利用逐步迴歸分析得之影響程度最高的是績效期望,其次是努力期望。(2)不同教育程度對於努力期望及社會影響皆具有顯著差異,進而影響對於行為意圖與使用行為皆有顯著差異。(3)不同服務年資觀察到努力期望、社會影響和促成條件皆具有明顯的不同。(4)不同職系對於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促成條件、行為意圖及使用行為都具有明顯的不同。本研究對於醫院提出以下建議:首先,醫院藉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轉型與導入,可以在導入系統的過程中分階段進行使用說明會,並建立完整的人事資料庫,由人力資源室的各項業務承辦人管控使用權限,讓全院各管理部門可以正確抽取所需要之資料及數據,達成員工、部門及醫院的各項業務及工作指標。
  • Item
    由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高職教師使用Facebook教師專業社群之行為意向
    (2012) 高秋娟; Chu-Chuan Kao
    教師被期望善用Facebook等社交媒體促進專業發展,裨益學生學習,但高職教師的科技接受模式和使用Facebook教師專業社群的行為意向各為何?本研究目的在於:(1)了解高職教師使用Facebook教師專業社群之現況與差異;和(2)了解影響高職教師使用Facebook教師專業社群行為意向之因素。本研究以高職在職教師為對象,進行滾雪球抽樣,共計發放250份問卷,獲得實際有效問卷為147份。所得資料以SPSS與AMOS統計軟體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與結構方程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1)高職教師使用Facebook教師專業社群之績效期望、易用期望、社會影響與行為意向構面均達中等以上水準,且於學校性質、任教年資上具有顯著差異。(2)績效期望、易用期望與社會影響構面會正向影響高職教師使用Facebook教師專業社群之行為意向。(3)研究之調節變項(性別、年齡、學校性質、任教年資、使用Facebook教師專業社群年資與每週使用Facebook教師專業社群時數)對高職教師使用Facebook教師專業社群之行為意向均未產生顯著調節作用。
  • Item
    運用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社群網站實際使用之研究 —以 ERG、UTAUT 與 TPB 模式為基礎
    (2012) 楊惠萍; Yang, Hui-Pin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維繫人際網絡的方式也隨之改變,造就了現 今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本研究結合社會資本觀點與多個模型企圖更完整的解釋影響使用社群網站的因素。本研究採取網路便利取樣的方式,針對目前在多國使用排名第一與最具前瞻性的Facebook與Google plus兩大社群網站之使用者進行調查,以探討影響實際使用社群網站的因素。 透過實證研究發現: (1)自我展現會正向影響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使用 態度;(2)自我省思會正向影響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使用態度;(3)社會連結會正向影響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使用態度;(4)社會目標會正向影響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使用態度;(5)努力期望會正向影響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使用意圖;(6)社會影響會正向影響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使用意圖;(7)使用態度會正向影響社群網站使用者之使用意圖;(8)使用意圖會正向影響社群網站使用者之實際使用。
  • Item
    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員工使用微課程進行教育訓練之行為研究
    (2017) 洪久琇; Hung, Chiu-Hsiu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須隨時掌握新知,培育人才,方能因應急遽變化的環境與挑戰,在高度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個案公司運用通訊網路設備及雲端運算技術,透過整合通訊平台線上會議功能進行授課互動,規劃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微課程,期能跨越實體課程與數位學習平台的限制,激發同仁自主而有效率地學習,在影響工作最小的情況下,快速獲取新知。本研究旨在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的研究架構為理論基礎,探討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及促成條件等構面對個案公司員工參加微課程之行為意圖及使用行為之影響。本研究透過立意抽樣方式,採問卷調查法,以個案公司參加「資訊類」微課程的學員為研究對象,問卷共發放508份,回收有效問卷224份,並以SPSS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及變異數分析,另以AMOS軟體進行結構方程模型 (SEM)分析。研究結論:(1)員工參加微課程的行為意圖會受到績效期望與努力期望的顯著影響;(2)員工參加微課程的使用行為不會受到促成條件及行為意圖的顯著影響;(3)績效期望與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圖的影響力,皆會因年齡及職務的不同而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