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探討影響網路遊戲生命週期技術接受之因素
    (2022) 黃亦嘉; Huang, Yi Chia
    隨著網際網路與行動網路日益普及與網速大幅提昇,即時性與消費門檻低的線上遊戲已成為人們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蔓延,更加速推動線上遊戲的流行。儘管過去已有研究探討線上遊戲產業,然而研究影響各生命週期消費者接受線上遊戲產品關鍵因素之文獻極為缺乏,但相關因素對於相關產品行銷策略之訂定極為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玩家使用線上遊戲意願的因素。本研究應用資料探勘、主題建模,探勘社群網站上網路遊戲之相關貼文,並擷取主題。其後,依據延伸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 2)提出假設,並將萃取之主題分群後,以階層式群落分析法分群,歸入模式之各個構面,再同時以結構方程式(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PLS-SEM)與結合決策實驗室(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之網路分析流程(DEMATEL-base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DANP)驗證各個主題間之關聯性或影響關係。依據實證研究的結果,結構方程模式與多準則決策分析方法所推衍之研究結果一致。影響使用者接受線上遊戲產品在生命週期各階段之關鍵因素均為使用意向與價格價值。本分析架構與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分析線上遊戲之消費行為與行銷策略之用,亦可作為分析其他社群媒體使用者之基礎。
  • Item
    以社群探勘與偏最小平方法結構方程歸納影響消費者接受智慧手環之關鍵要素
    (2020) 陳郁甯; Chen, Yu-Ning
    近年來,由於預防醫療、健康管理意識抬頭,加上物聯網和雲端運算技術進步,智慧穿戴裝置之市場隨之崛起,並且發展蓬勃。科技產品是否能廣普及,取決於消費者對該產品、技術的接受程度,因此,許多學者提出有關消費者行為之理論。近三十年來,技術接受模式已廣泛運用於分析、解釋消費者對新科技之接受行為,但現有研究受到樣本及取樣的限制無法針對母體分析,對消費者行為的探討,仍多所限制。此外,雖然運用文字探勘分析社群之研究日增,但關於智慧穿戴裝置的研究非常稀有,現有之研究,仍局限於歐美國家之少數個案,且少有以理論研證者。為解決此研究缺口,本研究擬定義一新穎的分析架構,使用網路爬蟲技術萃取社群網站有關智慧手環之貼文,並以現有情感詞典詞彙作為基礎,然後使用Jieba進行斷詞、提取特徵詞及意見詞,接著進行情感分析和主題建模,得出影響消費者接受智慧手環之關鍵因素。之後依據技術接受模式提出假設,再以偏最小平方法結構方程(PLS-SEM)驗證影響關係是否顯著。本研究以探勘 PTT 社群網站驗證分析架構之可行性,結果顯示除知覺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PEU)、知覺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PU)會影響消費者接受、使用智慧手環外,情緒(Sentiment)於知覺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PEU)對知覺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PU)之調節作用亦為顯著,負面情緒尤其如此。未來,本研究所定義,且驗證完善之分析架構,可用於探勘影響其他產品消費行為之因素,亦可做為產品行銷與設計次世代消費電子產品之依據。
  • Item
    以全面品質管理、結構方程模式與基於決策實驗室分析法之網路流程訂定油電混合車品質持續改善之關鍵要素
    (2019) 彭智宏; Peng, Chih-Hung
    近年來,由於節能省碳意識日益高張,且技術日益成熟,油電混合汽車市場成長相當快速,唯各廠牌之電動車品質仍然有提升空間,後進廠商尤甚,為少有學者研究相關議題。為分析影響消費者購買油電混合汽車的所有品質相關的因素,並分析其因果關係,本研究擬導入全面品質管理。本研究首先回顧近年來與品質機能展開相關之文獻後,以修正式德菲法確認構面與準則,再導入決策實驗室分析法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歸納專家意見,推衍影響電動車品質組織、技術、與競爭等構面與準則之影響關係,結構方程模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驗證前述影響關係是否顯著。本研究將邀集某全球領導油電混合車之專業經理人與台灣之消費者實證分析架構之可行性,並提出改善品質之策略,作為未來持續改善電動車依據。透過決策實驗室分析法瞭解到專家對於油電混合車持續改善因素中,產品創新為持續改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另外,透過結構方成模型驗證假說得知假說路徑與結果完全一致,固可認定從專家的角度來看,透過產品創新的方式能持續改善油電混合車之效能,且從全面品質管理之角度亦可達到同樣效果。
  • Item
    個人特質影響技專學生使用手機學習英文字彙之行為意圖:以學習自我效能、焦慮與後設認知之驗證性研究
    (2013) 戴凱欣; Tai, Kai-Hsin
    本研究藉由Davis (1989)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來了解技專學生使用「學英文@師大」App學習英文字彙的行為意圖。研究採用立意取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243份問卷,利用結構方程模式(SEM)檢定本研究的假設。本研究將五個外部變項分成三個模式探討其對於科技接受模式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自我效能愈好者對於「學英文@師大」App的易用性認知及有用性認知愈高;英文學習焦慮愈高者對於「學英文@師大」App的易用性認知及有用性認知愈高,而手機學習焦慮愈高者對於「學英文@師大」App的易用性認知也愈高;網路資訊認知能力愈低者對於使用「學英文@師大」App的易用性認知及有用性認知愈高,而後設認知愈高者對於使用「學英文@師大」App的易用性認知及有用性認知也愈高。此外,研究對象對於「學英文@師大」App的易用性及有用性認知也會影響其使用「學英文@師大」系統的態度及使用的行為意圖。依據研究發現,建議未來可以繼續開發相關的學習App,讓學習者可以更方便的使用行動學習。
  • Item
    以基於決策實驗室分析法之網路流程訂定原始設計製造商企業對企業之體驗行銷策略
    (2013) 劉正偉; CHENG WEI LIU
    體驗行銷為一新穎的行銷概念,藉由分析客戶之想法與感受,並進而透過產品或服務引導客戶提昇其對產品或服務的認同,產生消費行為。近年來,體驗行銷之研究主要聚焦於企業對消費者(B2C)的交易,而針對體驗行銷於企業對企業(B2B)交易的研究則相對匱乏,唯企業客戶對產品或服務之想法與感受對最終的採購行為確實也產生顯著影響。故本研究擬導入體驗行銷之概念,以策略體驗模組為工具,探討影響原廠委託設計製造業運用體驗行銷之關鍵因素。本研究首先回顧計劃行為理論與體驗行銷策略相關文獻,以修正式德爾菲法(Modified Delphi)歸納原廠委託設計製造業行銷專家之意見,訂定影響原廠委託設計製造業導入體驗行銷之關鍵要素,再以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建構關鍵要素彼此間之影響關係作為決策問題之架構後,結合決策實驗室之網路流程法(DEMATEL Based Network Process,DNP)求取關鍵要素之影響權重,以定義體驗行銷策略。並根據計畫行為理論使用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來探討影響企業客戶購買的意願。藉由本研究以我國原廠委託設計製造業實證分析架構之有效性,研究結果發現影響最終購買意願程度最高的因素為使用態度構面。將可作為原廠委託設計製造業行銷策略訂定之參考,而分析架構亦可作為科技服務業體驗行銷策略訂定的基礎。
  • Item
    探討網紅粉絲的購物行為意圖研究
    (2018) 楊琬婷; Yang, Wan-Ting
    近年隨著YouTube、Instagram 、Facebook和微博等社群網站蓬勃發展,網路紅人透過直播及廣告代言發展出新興的商業模式,由於青少年是網紅粉絲主要族群,而青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家人、同學及朋友影響,且心理反應容易以衝動性的行動來表現,因此本研究主要以高中職生為例,探討不同迷信及迷思程度的人,關注網紅粉絲頁或直播後,會產生哪些影響性的行為。本研究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架構,將偽科學(迷信)、迷思(自我迷思及英雄迷思)加入TPB 模型中,透過結構方程式分析(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方法,來探討網紅粉絲的偽科學與迷思程度,對於其知覺行為難控制、主觀規範、衝動性購買態度及未來行為意圖之相關性。 本研究回收有效問卷共計353份,並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和結構方程式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偽科學與兩種迷思(即英雄迷思和自我迷思)呈現顯著相關。自我迷思與主觀規範、知覺行為難控制呈現顯著相關;英雄迷思與主觀規範、知覺行為難控制呈現顯著相關。主觀規範對衝動性購買行為之態度沒有顯著相關,但知覺行為難控制對衝動性購買之態度有顯著相關。 然而,衝動購買行為之態度對行為意圖成呈現顯著相關。
  • Item
    利用決策實驗室網路流程法推導產品生命週期 各階段影響技術接受之因素
    (2012) 劉又維; YuWei Liu
    從市場發展以及科技進步的角度來講,資訊產品扮演不可或缺的腳色。然而,預測資訊產品的科技接受因素一直是行銷以及設計人員的重大挑戰。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產品生命週期裡產品的特色以及行銷策略也不同。故消費者的偏好以及需求也會在不同的生命週期裡有所改變。過去很少研究試著去探索在不同的產品生命週期的科技接受因素,但這個議題是重要的。因此,本論文利用模糊決策實驗室網路流程法調查先驅使用者,影響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接受因素; 再使用結構方程模型結合科技接受模式調查大眾消費者的意見。本論文將以智慧型電視作為導入期; 智慧型手機作為成長期; 筆記型電腦作為成熟期進行實證研究。最後,先驅使用者以及大眾消費者在不同產品生命週期的實證分析結果將會作比較。實證結果顯示從產業專家的角度而言,知覺有用性是最重要的準則;而大眾消費者最重視的卻是知覺易用性。本研究結果可供產業界的行銷以及研發人員,在未來的產品開發以及行銷策略上作為參考。
  • Item
    心理契約滿足、知覺組織支持、組織犬儒主義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
    (2010) 林倩如; Lin, Chien-Ju
      在銀行業中,第一線員工與顧客互動時,服務人員在業務上的致勝關鍵,乃是對顧客付出額外的關懷與對顧客貼心的表現,讓顧客留下好印象與好口碑,此種以服務為導向的組織公民行為,將可幫助組織節省成本、順利運行以及提升績效。是故,第一線員工心理層面對公司的認同程度,將為影響員工是否願意展現有利組織行為的主要因素。   研究目的為探討個案公司員工對心理契約滿足、知覺組織支持與組織犬儒主義的認同程度,以及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並根據文獻分析,提出本研究之整體結構模式,用以驗證員工心理契約滿足、知覺組織支持、組織犬儒主義與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關係,並驗證本結構模型之可行性。採立意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研究,透過結構方程模式分析,驗證整體結構模式之解釋能力。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以供企業經營之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1)心理契約滿足對知覺組織支持有正向影響。(2)知覺組織支持對組織犬儒主義有部分負向影響。(3)知覺組織支持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有正向影響。(4)心理契約滿足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有部分正向影響。(5)組織犬儒主義對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有部分負向影響。(6)心理契約滿足會透過知覺組織支持部分影響服務導向組織公民行為。
  • Item
    員工企業社會責任知覺對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影響之實證研究
    (2009) 李佩容; Lee, Pei-Jung
    全球化的浪潮襲捲,企業挾帶著雄厚的資金、技術、人才,橫掃國界高牆,儼然成為改變世界風貌的一股巨大新勢力。隨著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逐漸成熟,相關議題之影響性也逐漸的擴大,舉凡企業自我形象與經營策略的提升,國際貿易供應鏈的要求,皆將CSR的概念引入其中。 1970年代以後,許多研究者針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許多相關的實證研究。如:增加公益活動贊助是否會增加社會回應、影響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知覺因素、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與財務表現間的關連性等。更有研究者認為探討與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回應,應比探討組織在財務面的成功更可能獲得豐碩的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討員工企業社會責任知覺與其組織承諾、離職傾向間三者的關係,以中華電信南區營運處為母體進行調查研究,共發出31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221份,運用SPSS 12.0 與LISREL 8.51進行後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 員工企業社會責任知覺對其組織承諾有顯著正向的影響;(2) 員工企業社會責任與組織承諾對員工離職傾向有顯著負向的影響;(3) 員工的企業社會責任知覺會經由組織承諾的部分中介對其離職傾向產生顯著負向的影響。 因此,企業社會責任不僅是一種公關行銷的工具,更一種良好的內部行銷工具,當企業對社會負起應有的責任時,外界對於組織產生高度評價之時,員工會因身為組織中的一份子亦感到光榮,提升自我評價,也會進一步對組織產生高度認同與向心力,因而有效的提高員工對組織的價值承諾與努力承諾,並降低其離職傾向。
  • Item
    員工企業社會責任知覺對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影響之實證研究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009-12-01) 余鑑; 于俊傑; 鄭宇珊; 余采芳; 李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