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數位典藏加值導入藝術類博物館行銷之研究
    (2011) 龍薇雅; Wei-Ya Lung
    隨著時代的演進,經濟發展由過去的農業經濟時期,逐步走向今日的體驗經濟時代,數位化的趨勢是無可避免的,透過數位的形式作為傳播媒介,銷匿了時間、地域上的限制,而數位典藏即是數位內容的產物。我國自民國91年1月1日成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ject, NDAP」,強調以人文與科技為主,並著眼於人文內涵。 科技環境的快速變遷,使得傳播媒介不若以往受限於傳統型態。現今國內許多企業單位,導入數位典藏概念,關於數位典藏加值應用部份,以多元的型態呈現,運用各種加值應用方式使典藏以多元的樣貌進入人類日常生活。 博物館透過行銷為自身增加實質效益。博物館被視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文化產業之一,許多博物館都不斷強調創造自有品牌、建立自有品牌風格時,博物館行銷的概念發展對於博物館來說,已跳脫博物館本身的歷史意義,更是塑造一個博物館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博物館在典藏、研究、教育、及展示功能之外,亦象徵一國之力與文化素養,更可帶動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體驗經濟的時代下,博物館所扮演的角色也越趨重要,從過往的文化儲存、研究、傳播,到現在集教育、觀光等多功能角色為一身。 本研究採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深入研究國內藝術類博物館在數位典藏加值與博物館行銷如何發揮博物館功能面向。並以國內致力發展博物館行銷的公、私立非營利單位為研究對比,探究博物館行銷與數位典藏加值之間的互動意涵。經由縝密的資料蒐集過程,進而分析研究發現,並予以探討,多方操作後,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期望本研究賦予後續相關研究參考價值。
  • Item
    立體影像技術在數位典藏之加值研究
    (2006) 許晏銘; Hsu, Yen-Ming
    隨著電腦資訊時代的來臨,立體影像技術從以往的立體相片進步到可以生動呈現的立體影片,同時更多的立體影像技術也不斷在研發。利用先進的立體影像技術,應用在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資源上,藉由立體影像技術的特性,對於數位典藏的教學、展示、以及商品上,產生的加值效果,為本研究著重的議題。本研究藉由現有的文獻資料,以呈現展示的方式,歸納目前立體影像的技術為「靜態呈現立體影像技術」與「動態呈現立體影像技術」,並了解目前使用於立體影像技術之數位典藏資源,以及適合使用立體影像技術之數位典藏主題為「動物主題」、「植物主題」、「人類學主題」與「器物主題」。經由產業界、典藏單位與專家學者的深度訪談,得知目前數位典藏加值應用與立體影像技術加值應用的現況。最後依據訪談結果的分析以及結合文獻資料,得到本研究之結論:1.立體影像技術在數位典藏加值具有可行性,主要在於經費與網路傳輸的問題,另外,典藏單位自行發展或是經由合作、授權等方式,發展立體影像技術的加值也會有不同的方式;2.對於適用立體影像技術之典藏單位,目前對應的加值模式大多為「展示」以及「互動教學」的加值;3.加值商品方面,主要可以發展以3D立體印刷為主的相關藝術加值商品,另外,將典藏單位現有之數位典藏資源,利用立體影像技術製作後續的加值商品,依照典藏品特性發展原創性故事的3D動畫,或結合典藏單位的專業知識發展互動3D遊戲,都是可以發展的加值商品。文末並對產業界、典藏單位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與研究的方向。
  • Item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 a study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usage of the Taiwan digital archives system
    (2011-01-01) Hong, J. C.; Hwang, M. Y.; Hsu, H. F.; Wong, W. T.; Chen, M. 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have given a boost to digitization technologies. Since 2001,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NSC) of Taiwan has invested a large amount of funding in the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NDAP) to develop digital content. Some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most respondents had no confidence in particular digital archive websites. Thus, with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s a theoretical basis,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sage. Extension of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layfulness and interface design was also explored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that digital archives might not be accepted by some users. The present study used a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 distribute questionnaires to digital archive users via e-mail.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method was used to verify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study model and whether the hypotheses were confirmed.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fac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people to use the digital archives, and that it is separate from the “human factor” and the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HCI). More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CI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on “usage intentions.” However, the human factor interface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ly on “perceived ease of use.” With respect to the hypotheses regarding “usage intentions,”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ttitude,” and “perceived playfulness” were not related to “usage intenti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quality of interface design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rchives in order to promote u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