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藝術網點導入圖像化QR Code之自我驗證研究(2024) 林宛蓁; Lin, Wan-Chen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為連結虛擬網路與實體世界的重要媒介,可透過掃描來讀取資訊、連結網址或進行電子支付,已成為現今社會中廣泛應用的重要工具。然而,其極簡的外觀、無法藉由人眼直接的辨識,又因製作簡易,竄改複製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許多學者研究如何提升QR Code美觀度、資訊量及防偽識別,儘管如此,無法在掃描條碼之前預先確認資料來源的真偽,仍然是現行使用QR Code的缺陷。因此,本研究旨於將QR Code可視化與防偽技術整合應用,將具有隱蔽性及防偽性的微結構藝術網點,透過半色調過網技術導入圖像化QR Code中,整合成藝術網點圖像化QR Code;此外,運用疊紋原理的網屏解碼影像技術,將QR Code與針孔狀網屏遮罩片輸出於同一平面上,利用塑膠載體本身的可撓性,使用者只需將QR Code與遮罩片交疊並照光,即可進行自我驗證辨識真偽。本研究利用四種影像強化方法,找出提升QR Code圖像與解密影像之最佳階調分布。經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之藝術網點圖像化QR Code可成功被判讀,透過影像強化技術有助於改善圖像暗部,同時微結構亦能有效防止複印偽造;在自我驗證解密影像中,以高斯分布解密影像效果為最佳。而本研究之成果已模擬應用於功能性塑膠票券,其QR Code既美觀、可讀取並可驗證真偽,為有價證券領域帶來了新的應用與價值,更進一步推動QR Code之防偽技術的發展。Item 整合QR Code及浮水印於印章之防偽功能加強研究(2022) 林靜怡; Lin, Ching-Yi印章是中華民族最具高藝術價值之物件,從古至今,在政治及商貿往來都被當作憑信工具。科技的進步加速了政府及各級機關(構)的數位化轉型,紙本公函開始並用關防章與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有學者為了印章的永續發展,透過程式設計將兩者整合成「印章QR Code」,然而其防偽功能仍有加強空間。本研究提出以印章QR Code作為藏密浮水印的媒體,利用圖像化的顏色深淺變化及印刷四色CMYK(Cyan, Magenta, Yellow, Black)中的M版模擬紅色印泥,再以75 LPI、100 LPI及150 LPI三種網線(Line per inch, LPI)過網,輸出後利用光柵解碼器(Lenticular Lens)解碼,加強防偽功能。本研究採實驗研究法,利用程式設計數位解碼浮水印,驗證藏密效果,接著實際輸出影像,先以手機讀取QR Code確認連網功能,再利用光柵解碼器觀察浮水印之加密效果,最後複印影像,再次檢視浮水印是否存在。另外,以1200 DPI (Dot per Inch)高解析度掃描輸出和複印影像,各自數位解碼M版,驗證浮水印之效果。經實驗測試,本研究發現以M版製作的三種網線數浮水印,其中以100 LPI的解密效果最好,150 LPI可作為加強防偽功能。接著,以解密效果最好的影像背景色重製新影像,改善浮水印的分布情況,複印後的影像,成功讓浮水印消失,達到用於分辨文件的防偽功能,高解析度掃描後的細部取樣更證實,以雙培增長的解析度,不影響浮水印的加解密效果,更可和實際輸出後的光柵解碼相呼應。Item 結合圖像化二維條碼與微結構藏密之自我驗證研究(2019) 何仁竣; HO, Jen-Chun科技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透過網路應用讓線上與線下的整合發展日趨重要,二維條碼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正可作為簡單且快速構連兩者間的媒介。條碼發展從線性(一維)到矩陣(二維),可儲存資料量與編碼內容隨之增加,搭配上智能行動裝置普及化,在生活中各種應用領域愈來愈多元,因此有許多學者投入二維條碼圖像化之研究,將傳統黑白方格呈現方式,在不影響讀取性、破壞程度最低方式植入個人化圖像,以提升條碼的美觀效果。即便如此,無法於掃描前預先辨識條碼資料來源真偽仍是現行使用上之缺點,如企圖變造條碼將不當資訊隱藏其中,使用者掃描後即有被竊取個資或財產損失之風險。 許多國家鈔券逐漸從纖維棉質紙張轉而朝向具有更耐用及防偽功能表現更佳之聚合物(Polymer)塑膠材質做應用,本研究鑒於圖像化二維條碼無法辨識資料來源真偽之安全風險及未來塑膠鈔券發展趨勢,參考現行鈔券凹版印刷線紋水平及垂直所造成之潛像概念,運用邏輯演算將圖像化二維條碼網點以左斜斜向線網呈現,並同時嵌入右斜線網之加密圖案,另外搭配光柵解碼片,以塑膠底片為基材運用其可透光特性進行輸出,不需要另備輔助儀器,於同一版面上透過彎曲覆蓋方式即可達到自我驗證真偽之效果。 針對本研究效果評估,確認微結構藏密條碼之數位影像判讀功能未被破壞,另為模擬人眼視覺效果將底紋與光柵透過高斯模糊方式進行調制轉換函數Mvalue值比較,採用150、300及600網線數進行輸出,搭配1-5pixels的光柵線幅寬度,經測試值評估,150線時解密效果最佳,其次依序為300線及600線,但由於150線底紋無法有效防止複印,本研究分析300線為兼具自我驗證並防止複印的網線數,搭配5 pixels之光柵線幅寬度為自我驗證之最佳組合,此結果可供未來有價證券上設計應用作為參考依據。Item 圖像化QR Code輸出條件與辨識率分析(2019) 林育峯; Lin, Yu-Feng科技發展伴隨著行動裝置與網路的普及,二維條碼中的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已成為串聯網路與實體世界的主要媒介,如今QR Code被廣泛地應用於行銷或廣告用途,所以美化發展也越來越受重視,其中圖像化QR Code因具備視覺有意義的外觀,漸漸成為相關研究的重點。QR Code常出現於物聯網「一物一碼」的應用,然而若圖像化QR Code要配合一物一碼之實體輸出,則輸出條件能否使得圖像化QR Code被手機掃描,將會是重要關鍵,但鮮少研究針對此問題進行探討,故此為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使用版本六之QR Code(41x41個模組, module),容錯率為H等級(容許30%錯誤)。首先選擇4張不同的影像產生圖像化QR Code,再使用雷射印表機與數位印刷機各輸出3個不同尺寸,得24張影像。輸出品透過600PPI掃描器取像,透過軟體分析24張圖像化QR Code影像中的module以及codeword之錯誤數據。為了降低錯誤以提升辨識率,進行5種不同數值的階調處理,以及調整8個不同參數之加密強度來得到圖像化QR Code,最後再測試印刷之穩定度。經實驗結果顯示,使用數位印刷機輸出的圖像化QR Code辨識效果優於雷射印表機,另一方面發現多數情況下資訊點錯誤情況之False-black(資訊點白點誤判黑點)多於False-white(資訊點黑點誤判白點)。經過階調調整之後,兩種錯誤情況皆得到改善,而加密強度的提升更能有效降低錯誤率。最後,本實驗找出圖像化QR Code錯誤情況,並透過調整圖像化QR Code使其能被手機掃描。本研究找出圖像化QR Code使用雷射印表機與數位印刷機之下辨識率的差異,並且透過調整圖像化QR Code之後使辨識率提升,可供QR Code與印刷相關研究作為參考。Item 以半色調技術隱藏兩個二維條碼及品牌保護應用之研究(2017) 管珮君; Kuan, Pei-Chun近年來網路與科技的蓬勃發展下,因為行動裝置的普及,使得二維條碼應用更為廣泛,串聯起網路與現實。最常見的二維條碼類型為QR Code (Quick Response Code),而現今QR Code在公司扮演的行銷角色多為廣告訊息及交易支付等。因QR Code製作成本低廉,被許多企業做為宣傳媒介。但二維條碼外觀相似程度高且取得容易,因此為了保護個人資訊及財務安全,二維條碼的安全性也逐漸被重視。故希望製作可兼具外觀及安全性之二維條碼來增加品牌辨識度。為此本研究使用半色調資訊隱藏技術於圖像化二維條碼中藏入第二個QR Code,提高圖像化二維條碼之安全機制和外觀辨識度。本研究利用半色調資訊隱藏技術,將圖像化二維條碼第二個個二維條碼。圖像化二維條碼中的每個像素分成3x3區塊,外顯二維條碼資訊藏於3x3區塊模組之中央位置,欲隱藏第二個二維條碼之資訊使用鑰匙(key)產生偽隨機亂數(pseudrandom number),藏於其他8個區塊之某一區,剩餘7個區塊做為配合演算來表現圖像,以達到不易被破解之用。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發展隱藏兩個QR Code之圖像化二維條碼外觀可被人眼視覺接受,影像品質也在可接受範圍;實驗測試使用不同影像、大小、深淺之影像辨識錯誤率,結果顯示影像大小及深淺都會影響辨識率,其中影像濃度較淺比較有利於解碼;隱藏兩個QR Code之圖像化二維條碼可隱藏資訊效果佳外,還能以較低成本達成防偽功能且有益於品牌保護之功效。Item 圖像化二維條碼與雷射鑽孔在個人化郵票上之加值應用(2018) 彭俊雄; Peng, Chun-Hsiung隨著資訊科技及物聯網的蓬勃發展,藉由行動載具連結實體與雲端已衍生各式加值應用,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為目前為較常用的種類,但現有黑白兩色呈現的QR Code於視覺並不美觀,故漸有圖像化二維條碼(Graphic QR Code)出現,亦能提升產品行銷效能。另進入物聯網時代,QR Code 有時會遭仿製,故需增強其防偽功能,目前雷射鑽孔技術亦已廣泛應用在各種材質上,可提升條碼與產品結合性以防止偽造;雷射鑽孔技術也曾應用於郵票,有獨特的視覺美感。故本研究將以雷射鑽孔方式結合圖像化二維條碼以提升個人化郵票之防偽功能。本研究採用數位半色調技術結合誤差擴散加密方法,將二維條碼的訊息藏於外顯圖案中,以雷射穿孔的方法製作個人化郵票加值產品,並比較圖像化二維條碼之原始影像與雷射鑽孔後成像之差異性及孔徑之穩定性,進而可供行動載具掃碼解讀內藏資訊,另結合具有生肖賀歲意涵與剪紙傳統文化之圖像,以數位科技及雷射穿孔,進行加值產品之設計。實驗結果顯示,經由雷射鑽孔後的圖像化二維條碼,可被行動載具掃碼解讀,獲得隱藏資訊,並將郵票功能擴展至雲端影音播放的加值應用,實現了圖像化二維條碼與雷射鑽孔在個人化郵票上整合之加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