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以健康信念模型探討智慧手錶的購買意願
    (2020) 李彥儀; Lee, Yen-I
    近年來科技快速的成長,智慧型穿戴式裝置已融入在人們的生活之中 ,自我健康管理是近幾年漸漸受到重視,而大多數人會選擇最方便、智慧性的手錶來配戴。製造商為滿足及符合顧客的期待與需求,不斷升級產品的相關功能,透過了健康因素與一般因素來探討消費者對於購買智慧手錶影響,而這些需求與期待為培養消費者對產品積極態度並增強購買意願之關鍵因素。 因此,本研究將健康意識、健康信念、軟體、硬體、設計美學、價格、品牌、感知有有性與感知價值來探討消費者對於購買智慧手錶之影響。研究對象以國內購買智慧手錶消費者為研究對象,一共回收有效問卷33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2.5%,再以SEM模型來驗證研究假說之內容。本研究結果發現: (l) 健康意識對於感知價值與感知有用性無顯著之影響。 (2) 健康信念對於感知價值與感知有用性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3) 一般因素對於感知價值與感知有用性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4) 感知價值對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5) 感知有用性對購買意願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面對人口的高齡化、慢性病患不斷的增加以及醫護人力短缺的挑戰,在未來智慧手錶結合醫療已成為趨勢,而如何讓智慧手錶變成對抗慢性疾病最強而有力的工具,都將成為智慧手錶未來努力的目標。
  • Item
    粉絲購買 LINE 貼圖意願之研究-以網路插畫家粉絲 專頁為例
    (2017) 吳敏楷; Wu, Min-Kai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新興社群商業模式正迅速改變傳統商業與行銷的運 作方式。網路插畫家們紛紛開始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分享其個人創作作為個人作 品行銷的主要管道,並在通訊軟體 LINE 開始販售其個人之插畫貼圖,為目前設計圈內 最受關注的設計經濟型態之一。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探討facebook粉絲專頁使用者網路插畫家粉絲專頁 的使用意圖,對插畫家所設計之LINE貼圖購買意願之影響。研究對象設定為曾經使用過 粉絲專頁或是購買過LINE貼圖的消費者,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共回收502份有 效問卷,透過立意抽樣挑選樣本。再以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遜相關、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比對。最後根據所得之結論,提供未來網路插畫家制 定社群行銷策略時的參考建議。茲將本研究重要發現分述如下: ㄧ、知覺有用性對於使用Facebook粉絲專頁的之態度及使用意圖有正向之影響。 二、知覺易用性對於使用Facebook粉絲專頁之態度及使用意圖有正向之影響。 三、使用Facebook粉絲專頁之態度及使用意圖對於購買意願有正向之影響。 四、不同性別在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使用意圖上達顯著差異;不同年收入在知覺 易用性上達顯著差異;不同使用頻率在使用意圖上達顯著差異。
  • Item
    通路應用服務型機器人接受度研究-以Pepper為例
    (2017) 楊涵淩; Yang, Han-Ling
    機器人的應用逐漸廣泛,隨著技術的演進,能夠滿足人類需求的服務型機器人已經躍升為新科技的發展主流。從早期的工業型機器人到現今進化演變愈來愈多元化的服務型機器人,開始進入消費者的生活中。 服務型機器人Pepper風靡日本,2016年十月也在市場千呼萬喚下,正式來台上工,目前僅鎖定B2B市場,現Pepper已成功進駐金融、零售、交通、飯店、百貨等不同業別,儼然成為接待賓客的利器。本研究旨在於探討消費大眾對於實體通路應用服務型機器人-Pepper進行接待者角色的接受度。 本研究針對年滿20歲,與服務型機器人有互動過的消費大眾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以科技接受模式結合體驗價值理論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1)科技創新意識對於趣味價值、功能價值、探索價值有顯著影響;(2)趣味價值、探索價值對於態度有顯著影響,而功能價值對於態度為負向影響,推論原因其可能為目前服務型機器人的功能尚不足,消費者因功能不夠符合需求而不滿意;(3)使用態度對持續意圖有顯著影響。機器人應用服務將成為人類生活中的一環,終將是輔助人類的機器,在觀察服務型機器人的發展動態時,期能提出讓消費大眾接受之建議,進而好好的使用它。
  • Item
    數位學習知覺與使用意圖間影響之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2011-09-01) 余鑑; 于俊傑; 余采芳
  • Item
    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應用於公務人員培訓之研究
    (國家文官培訓所, 2012-04-01) 余鑑; 于俊傑; 呂俊毅; 張珮禎
  • Item
    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應用於公務人員培訓之研究
    (國家文官培訓所, 2012-04-01) 余鑑; 于俊傑; 呂俊毅; 張珮禎
  • Item
    數位學習知覺與使用意圖間影響之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2011-09-01) 余鑑; 于俊傑; 余采芳
  • Item
    以擴充的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行動英語學習之接受度
    (中華企業資源規劃學會, 2012-03-01) 張基成; 顏啟芳
  • Item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 a study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usage of the Taiwan digital archives system
    (2011-01-01) Hong, J. C.; Hwang, M. Y.; Hsu, H. F.; Wong, W. T.; Chen, M. 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have given a boost to digitization technologies. Since 2001,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NSC) of Taiwan has invested a large amount of funding in the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NDAP) to develop digital content. Some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most respondents had no confidence in particular digital archive websites. Thus, with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s a theoretical basis,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sage. Extension of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layfulness and interface design was also explored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that digital archives might not be accepted by some users. The present study used a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 distribute questionnaires to digital archive users via e-mail.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method was used to verify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study model and whether the hypotheses were confirmed.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terfac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people to use the digital archives, and that it is separate from the “human factor” and the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HCI). More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CI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on “usage intentions.” However, the human factor interface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ly on “perceived ease of use.” With respect to the hypotheses regarding “usage intentions,”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ttitude,” and “perceived playfulness” were not related to “usage intenti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quality of interface design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rchives in order to promote u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