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臺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能源素養及能源議題融入教學意願研究
    (2023) 吳安迪; Wu, An-Di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能源素養及能源議題融入教學意願之現況。藉由教師能源素養及能源議題融入教學意願調查結果之分析,瞭解身為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其能源認知、態度及行為,對能源議題融入教學之意願。透過調查法之問卷調查,以臺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為調查對象,正式問卷調查回收311份,有效問卷計31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100%。根據研究結果及綜合討論,本研究之結論有以下四點:一、臺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能源素養及能源議題融入教學意願之整體表現中上。二、教學年資15年以上之臺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其能源素養高於未滿5年之教師。三、不同背景變項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能源議題融入教學意願具有差異。四、能源素養愈好之臺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其能源議題融入教學意願愈高。綜合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未來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能源教育之規劃,提出具體建議如下:一、加強臺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對能源發展主題之認知。二、建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能源教育輔導計畫,提供教師教學輔助資源。三、精進臺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能源培育機制。四、鼓勵臺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與學生參加能源教育相關活動。五、臺北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間跨群科合作或引進能源業師,協同教學。六、未來學術研究建議邀集專家學者與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一同建立能源教育指標,以及對教育局(處)能源教育推廣政策評析之研究。
  • Item
    行動擴增實境融入國小能源教育設計發展
    (2015) 賴美君; Lai, Mei-Chun
    我國的能源教育是由經濟部能源局以委辦計畫的方式主導推動,以國小學校教師及學生為對象,舉辦各式推廣活動,其中對於教師而言,最需要的是提供能源教育相關教學資源。目前在能源教學活動當中,最吸引學生的是「動手做」的能源教具實作課程,如:太陽能車、手搖發電裝置等;然而,此類課程需要教師於上課前花費心力選定教具的主題並備妥零件及工具,且讓學生組裝、操作教具也會佔用正式課堂的時間。為解決上述問題,同時兼顧能吸引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本研究運用擴增實境搭配行動載具(平板電腦),以ADDIE為研究架構,採用主題式課程統整模式發展設計教學活動,並完成能源教育融入式教案,使教師能於自然與生活科技正式課程單元中搭配實施。 本研究完成教案後,邀請教學現場之國小學校教師進行試教課程,由參與的師生提供相關回饋意見,再經由專家會議確認教案內容;此外,研究者亦實際於一所兼具能源教育與資訊教育特色之國小學校進行擴增實境能源教學活動,以便能直接瞭解學生真實的反應。上述教學活動實施的結果,整體而言教學效果、學生反應良好,成功引起學生學習能源主題的興趣,而師生亦普遍認同以平板電腦操作擴增實境活動有助於對學習內容的瞭解。
  • Ite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
    (2008) 傅惠筠; Fu, Hui-Yu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現況與相關情形,並分析不同背景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之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差異情形。為達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所得之理論架構發展調查問卷,針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受調查之有效樣本共計753位學生,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2.3%,並輔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Pearson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所獲致結論如下: 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具備相當水準的能源認知 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對能源態度呈現正向看法 三、部分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其能源認知有顯著差異 四、部分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其能源態度有顯著差異 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的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具有相關性 本研究另針對學校單位、教師及學生提出七點建議,供相關人士參考,並針對研究對象、方法及工具等方面歸納出三點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參考。
  • Item
    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之推動經驗與成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4-12-??) 徐昊杲; 施秀青; How-Gao Hsu; Hsiu-Ching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為達成教學目標,透過專家會議進行文獻確認與修正,作為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教材及教具的基礎。另外,透過非制式教育推動模式,辦理能源實作體驗營,強化訊息交流與知識分享,並利用問卷調查法檢視課程實施之成效,歸納結果:(1)完成「能源」為主題,課程單元教材4冊;節能減碳推廣手冊共計3本。(2)發展再生能源可操作式數位化教具,並完成知識性與體驗式節能減碳實作課程。(3)能源實作體驗課程可以提升國中小學生的能源認知,且學生對於體驗式的課程有較高的興趣。
  • Item
    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之推動經驗與成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4-12-??) 徐昊杲; 施秀青; How-Gao Hsu; Hsiu-Ching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為達成教學目標,透過專家會議進行文獻確認與修正,作為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教材及教具的基礎。另外,透過非制式教育推動模式,辦理能源實作體驗營,強化訊息交流與知識分享,並利用問卷調查法檢視課程實施之成效,歸納結果:(1)完成「能源」為主題,課程單元教材4冊;節能減碳推廣手冊共計3本。(2)發展再生能源可操作式數位化教具,並完成知識性與體驗式節能減碳實作課程。(3)能源實作體驗課程可以提升國中小學生的能源認知,且學生對於體驗式的課程有較高的興趣。
  • Item
    能源國家型人才培育自由導向整合型計畫---建構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徐昊杲; 馮丹白; 林炎旦
    本研究計畫旨在透過非制式教育的方式,配合計畫所建構之節能減碳實作體 驗課程教材、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模組以及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 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學生體驗營,進行教學,以提高大專院校學生與國小學生之節 能減碳素養,並建立能源相關基礎概念與能源科技知識。因此,本研究欲達成之 目標如下: 1. 編製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 2. 開發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模組。 3. 建置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 4. 培訓大專院校學生成為能源種子教師。 5. 推廣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達成國小學生能源素養的提升。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相關研究 等文獻加以探討,具體瞭解其內涵,以作為發展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指標與學 習概念圖的基礎,繼而發展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 教具/實驗模組以及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學生體驗營進行節 能減碳之推廣課程,並利用問卷調查法檢視課程之成果。本研究預期在三年內完 成,依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與結論,提供參考。
  • Item
    「能源與環境」非制式教育計畫---建構能源之體驗課程計畫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07-31) 徐昊杲; 林炎旦
    本研究旨在培養師資培育學生具有能源素養,成為未來的優秀能源講師,並透過學習、實作的過程,培養小學生節能減碳知識及素養,以期讓未來的師資與主人翁具體實踐節能減碳。因此,本研究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1. 發展國小能源實作與體驗的單元課程。 2. 配合國小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發展能源種子推廣師資培訓課程。 3. 培訓師資培育學生成為能源種子教師。 4. 推廣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達成國小學生能源素養的提昇。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的相關研究等文獻加以探討,以作為發展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的基礎。同時發展能源實作與體驗師資培訓課程以及國小學生種子課程,在全國北、中、南、東四區,進行10~12場次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推廣,在靜態與動態兼具的學習環境下親身體驗能源科學,同時發展參與者之社會溝通技巧,以促進不同背景參與者之交流,並利用問卷調查法及追蹤訪問檢視課程之成果,歸納研究發現與結論。
  • Item
    單一整合型計畫-建構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研究( I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07-31) 徐昊杲; 馮丹白; 林炎旦; 鄧敦平
    本計畫旨在編製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研發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 模組,並且將所研發之教材及教具數位化,彙整入節能減碳教育網,完成兼具實物與虛 擬並存的教學材料,讓學習者可以線上學習、線上組裝教具,並藉由動手組裝過程瞭解 不同影響因素所呈現的結果。本計畫也將辦理師資培訓營,培訓大專院校學生成為能源 種子教師。接著再由研究團隊帶領所培訓的能源種子教師,一起規劃、辦理給國小學生 參加的節能減碳實作體驗營,以提高國小學生之節能減碳素養,並建立能源相關基礎概 念與能源科技知識。最後,藉由節能減碳教育網與實體教學之結合,加強訊息交流與知 識分享,用來彌補實體教學之不足。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相關研究的文獻 加以探討,具體瞭解其內涵,以作為發展教材及教具的基礎,透過專家會議進行確認與 修正,接著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國小學生體驗營進行課程教學,並利用問卷調查法,以平 均數、標準差、單一樣本t 考驗、相依樣本t 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視課程實施 之成效。最後,藉由節能減碳教育網與實體教學之結合,加強訊息交流與知識分享,用 來彌補實體教學之不足。
  • Item
    能源國家型人才培育自由導向整合型計畫---建構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計畫(I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徐昊杲; 馮丹白; 林炎旦
  • Item
    輔導學校推動能源教育(3/3)
    (經濟部能源局, 2010-07-31) 程金保; 馮丹白; 商育滿; 徐昊杲; 鄭慶民
    為積極推展我國之能源教育,經濟部能源局自九十七年度起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執行三年期之「輔導學校推動能源教育計畫」。推動學校實施能源教育之目的,除了提昇師生之能源素養外,希望經由多元的教育方式將正確能源價值觀深植校園每個角落,進而積極實踐節約能源行為,同時為未來能源科技人才奠基。 本(99)年為執行之第三年度,本計畫將依能源局設定之各項執行方向擬定加強與教育主管機關的合作;持續編製能源教材及辦理多元活動;延伸能源教育至高職階段、社區大學;配合節能減碳行動綱領落實能源教育等四個規劃主軸。接續過去之執行成果,加以運用並為往後的執行奠立基礎,同時整合技術單位、媒體、人文藝術機關與民間機構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動,透過教育內涵的剖析確立能源教育的核心價值,在宣導推廣的做法中加入喚起覺知的原動力,使能源教育由被動推動轉變為積極引導。本計畫將依據前述四大主軸,擬定完整、可行之能源教育實施方案,希望經由本計畫之執行,喚起各級學校對能源教育之重視,加強教師教學技巧與意願,使能源教育得以在更多層級的校園中落實,從學校階段開始,培養具有能源素養的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