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影響企業員工跨域數位學習成效之研究
    (2023) 陳俊瑋; Chen, Chun-Wei
    全球在後疫情時代面臨數位經濟國際競爭與發展需求,跨域資訊科技能力數位學習系統現已成為台灣企業暨各國政府競相發展以培育跨域資訊科技能力相關人才的重要工具。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資訊素養、資訊科技涉入度、科技使用行為意圖這些影響因素間對於跨域資訊科技能力數位學習成效所具有的實質影響。本研究針對共同使用政府已建構跨域資訊科技能力數位學習課程平台之參與企業所屬員工進行立意取樣問卷調查,確認影響企業成員個體跨域資訊科技能力數位學習成效之影響因素,理論推導以建構出本研究「企業員工跨域資訊科技能力數位學習系統數位學習成效評估模型」,並且以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程序實證與分析跨域資訊科技能力數位學習成效相關影響因素及其效果與路徑關係。本研究發現總結有五項結論:(一)已探究出資訊素養、資訊科技涉入度、科技使用行為意圖及其構面對於跨域資訊科技能力數位學習成效皆為重要影響因素和主要關鍵因素;(二)已建構出能有效評估企業員工數位學習成效之結構方程模式;(三)已實證分析與跨域資訊科技能力數位學習成效相關之影響因素及其效果且驗證各變項間所有路徑關係暨研究假設皆成立;(四)經由競爭模式分析成功已找出最佳評估模式。
  • Item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ICT教育發展之研究--以國際電腦網路核心能力檢測為基礎
    (2007) 張明文
    摘 要 教育人員資訊素養能力之良窳是資訊化社會中教學成敗的關鍵,而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能力已是教育人員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專業能力。資訊素養必須從小培養紮根,所以教育人員更應具備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教育整合的教學能力。教育與國際接軌是台灣在國際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本研究在探討國內資訊素養有關的文獻時,發現過去所有的研究都偏重態度與知覺的探討,缺乏實證研究與全球標準差異的研究。 本研究使用國際電腦網路核心能力檢測 (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IC³),一種全球性資訊素養課程教學與檢測認證的平台,以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現任校長、主任與教師為取樣對象,來檢測教育人員資訊素養能力,從三個科目與十一項能力指標的檢測與國際標準作比較,建立評估模式,並依取樣樣本之背景資料,運用集群分析將教育人員的資訊素養能力分為三大集群,探討三大集群教育人員在國際ICT能力檢測各項能力指標的差異性。在抽樣桃園縣教育人員600人的研究中發現: 1.高級資訊素養群教育人員(約佔樣本數42.73%),其資訊素養能力普遍已達到全球標準,其他集群教育人員(中級資訊素養群佔樣本數28.36%、初級資訊素養群約佔樣本數28.91%),其資訊素養能力仍是落後全球標準,並且皆以「常用應用軟體」科目為最弱一環。 2.所有集群教育人員在「網路應用與安全」方面,普遍表現達全球標準,可見近年來教育單位對於網路應用能力的加強與重視,已獲得初步成果。 3.影響教育人員資訊素養之相關背景變項以「班別」、「性別」、「現職」、「年齡」、「每週使用電腦的總時數」及「個人修習電腦相關課程情形」等六項顯示有差異,然而本研究與過去研究的「學歷」變項結果顯示有所不同。 以全球資訊素養能力為基礎,發展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之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ICT)教育,分為「ICT教育願景」、「環境基礎建設」、「教師資訊素養專業發展」、「教材與教法」、「學生資訊學習與評量」、「行政規劃與社區資源」等六大發展工作。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規劃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資訊素養能力研習、進修與檢測的參考。 關鍵詞:資訊素養、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國際電腦網路核心能力檢測、桃園縣教育人員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教育
  • Item
    大學生資訊素養與批判性思考之相關性研究
    (2011) 林暄茲; Syuan-Zih Lin
    本研究應用美國學術與研究圖書館協會所訂定高等教育學生資訊素養競爭力標準量表為基礎,透過文獻探討,專家效度以及統計之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後,發展資訊素養的構面如下:分析、評估、整合、管理、確認、溝通、存取共七個構面。 本研究於南部某軍事院校做全面性的資訊素養與批判思考問卷調查,共對全校學生發出512份問卷,回收456 (89.06%)份有效問卷。所得到的實證發現結論如下:1. 大學一年級比二、三年級學生有更高的資訊素養。2. 土木系的學生在所有科系中擁有較高資訊素養。3. 當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批判思考能力時,他們的資訊素養分數是偏低的。4. 不同年級不會對批判素養造成影響。5. 機械系學生擁有較高的批判思考。6. 資訊素養與批判思考間有顯著相關。包括:(1) 資訊素養的分析和溝通構面能夠預測電機系學生的批判思考。(2) 批判思考中的辯證假設和歸納能力能夠預測機械系學生的資訊素養能力。(3) 批判思考中的演繹能力能夠預測土木系學生的資訊素養能力。
  • Item
    從多層次自我效能感觀點驗證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以桃園縣為例
    (2008) 李宜穗; Lee I Sui
    本研究從多層次自我效能感觀點提出一個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此架構包含四個重要構面,分別是「電腦自我效能感」、「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調查的主要對象為參與桃園縣政府教育局提昇中小學教師資訊能力課程研習與能力檢測認證之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 研究結果顯示: 一、不同性別或年資之國小教師在「電腦自我效能感」、「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無顯著差異,但在「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中呈現顯著差異,這顯示「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與其他三項因素構面概念相當不同。 二、本研究所提出之「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模式」配適度極良好。在模式中,「電腦自我效能感」顯著地影響「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電腦自我效能感」與「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分別顯著地影響「資訊素養」;另外,「資訊素養」顯著地影響「教學效能」。 三、對於「電腦自我效能感」與「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應分別估計的觀點,也就是多層次自我效能感,本研究中獲得一個實證結果。 四、本研究經由分析支持資訊素養應採用二階因素架構來衡量。 五、「資訊素養」分別在「電腦自我效能感」與「資訊素養自我效能感」影響教師「教學效能」的關係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加顯示「資訊素養」構念不僅在實務教學上相當重要,也在後續研究上應多加著墨。
  • Item
    以IC³檢測桃園縣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之研究
    (2009) 鄭福昌; Fu-Chang Cheng
    當「資訊教育」已成為各國比拼下世代的關鍵時,教師實為資訊教育之樞紐,教師的資訊科技運用能力顯得相當重要,因此,教師更應具備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教育(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整合的教學能力。然而在探討國內資訊素養有關的文獻時,發現以往的研究都偏重在態度與知覺的探討,缺乏實證研究與全球標準差異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使用一種全球性資訊素養課程教學與檢測認證的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IC³),從三個科目與十一項領域來檢測桃園縣國中小學教師的資訊素養能力並與國際及格標準作比較,展開實證性之研究。並依影響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成績之背景變項,運用集群分析將受測人員分為四大集群,探討四大集群在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各項成績指標的特性。在抽樣桃園縣國中小教師157人的研究中發現: 1.教師以年輕教師,學歷以學士為主力。 2.教師之畢業系所以教育領域居多,多數無電腦相關證照。 3.多數教師使用電腦時數約略每天至少1小時以上,學習電腦課程相關修課之時數偏低。 4.多數教師接觸電腦已有六年以上經歷,在電腦的使用上,以學校或工作地點為主。 5.整體而言,在IC3的成績表現上,已達到全球及格標準。 6.在IC3的十一個領域中,以「網路」正確率表現為最佳;而以「常用軟體功能」、「電子試算表」的正確率表現為最差。 7.影響IC3成績表現上的相關背景變項以「性別」、「年齡」、「個人修習電腦相關課程情形」、「主要使用電腦地點」等四項顯示有差異。 8.以女性為主、年齡在39歲以下、資訊課程修課情形在12學分或216小時以上者的集群,在IC3各項成績指標有較佳的表現。 9.以女性為主、年齡在30歲以上、資訊課程修課情形在12學分或216小時以下者的分群,在IC3各項成績指標表現較其他集群弱。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規劃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資訊素養能力研習、進修與檢測的參考。
  • Item
    彰化縣國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
    (2008) 梁素梅
    本研究旨在探討彰化縣國民中學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現況、影響因素及兩者之間的相關。為達本研究之目的,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研究架構,進而發展調查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並依調查結果編製訪談的大網以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本研究以彰化縣國中教師為母群體,以抽樣16所學校,施測獲得有效樣本共527份。經統計分析可歸納以下結論: 彰化縣國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偏向正向。男性、年齡較輕、資淺、兼任行政工作及積極參與資訊研習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整體現況上較高。任教英文及數學領域教師在整體現況中是較低。大型學校教師則是在教學活動及教學評量上較高。 在影響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因素上男性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設備認知及整體較高。資淺教師在影響因素之資訊素養是較高。國文領域教師在資訊素養、教師對資訊設備認知及整體上較低;數學領域教師則在觀念與態度上較低。兼任行政教師在影響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因素中較高。資訊研習時數高的教師以資訊素養、教師對行政支援認知構面和整體較高。大型學校教師在觀念與態度較高。 影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與融入的現況有顯著相關。並影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中以觀念與態度,資訊素養及資訊設備認知可以預測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整體現況達50.1%。
  • Item
    我國縣市政府人事人員資訊素養之研究
    (2005) 賴世明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我國縣市政府人事人員資訊素養現況,並探討不同個人變項在資訊素養上的差異性,以及縣市政府人事人員認為有效提昇人事人員資訊素養之方式為何。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以台灣省所屬21個縣市政府人事室人事人員為調查對象,共計發出問卷413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398份,回收率為96%。統計方法採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法(Scheffe’ method)事後比較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及研究。茲將本研究所得結論歸納如下: 一、縣市政府人事人員之資訊素養屬中上程度,在「網路素養」構面之資訊素養平均得分較高;在「傳統素養」構面之資訊素養平均得分較低。 二、35歲以下、家中的電腦可以連上網際網路之縣市政府人事人員資訊素養較高。 三、每天平均使用電腦時間較長、每天平均使用網際網路時間較長之縣市政府人事人員資訊素養較高。 四、個人背景變項中,性別、教育程度、服務年資、職務、官職等在人事人員資訊素養問卷上,均無顯著差異。 五、「多辦理相關研習」是提升縣市政府人事人員資訊素養最適當的方式;「Word文書處理」是縣市政府人事人員工作上最優先需要的電腦課程。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縣市政府、人事人員及後續研究時參考,藉以提昇縣市政府人事人員資訊素養及行政效能。 關鍵字:縣市政府、人事人員、資訊素養
  • Item
    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學生資訊素養之調查研究—以資料處理科為例
    (2006) 張雨青; Yu-Ching Chang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學生之資訊素養,以圖書館素養、媒體素養、電腦素養、網路素養作為本研究資訊素養之主要內涵。另外,採用國際教育科技學會(ISTE)之學生教育科技標準(NETS.S),作為本研究資訊素養的能力標準,發展研究問卷,針對資料處理科日間部一年級和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首先,透過文獻探討發展問卷,經過專家審查及預試修正,以做成研究之工具。針對台北縣市地區33所設有資料處理科之高中職,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取17所學校,寄發問卷1020份,回收有效問卷830份,回收率82%,以獲致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結論,如后: 1.資料處理科學生覺知圖書館素養達到「普通」程度,並且不因學習年齡增加而提升。 2.資料處理科學生覺知媒體素養達到「普通」程度,並且不因學習年齡增加而提升。 3.資料處理科學生覺知電腦素養達到「符合」程度,並且隨學習年齡增加而提升。 4.資料處理科學生覺知網路素養達到「符合」程度,並且不因學習年齡增加而提升。 5.資料處理科學生NETS.S標準之「運用科技為研究工具」能力最佳,「運用科技為問題解決與作決策的工具」能力需加強。 6.資料處理科學生之NETS.S標準能力偏重於網路素養與電腦素養,需加強圖書館素養與媒體素。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論,對教育主管單位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 關鍵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資訊素養、圖書館素養、媒體素養、電腦素養、網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