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莫札特「德語歌唱劇」《後宮誘逃》-藝術作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5-05-??) 陳怡文; Yi-Wen Chen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1782)及《魔笛》(Die Zauberflöte, 1791)兩部作品,奠定其在德語歌唱劇(Singspiel)史永垂不朽的地位。就創作緣由而言,《後宮誘逃》是莫札特定居維也納後,受德語國家劇院請託而作的第一部歌劇作品,故作品符合了當局所期望之兩項潛在訴求:「國家性」及「喜劇」。這兩項外在訴求固然是《後宮誘逃》成功的原因,但從莫札特的創作背景來看,它們其實是創作阻力,並非作品能壓倒性獲勝的因素。本文擬自《後宮誘逃》之「創作背景」及「創作手法」兩個層面,詮釋作品對音樂史及音樂家而言之特殊歷史意義:劇中的「土耳其」角色與音樂,提供「喜」劇所需的材料;莫札特的音樂手段,消弭了因「語言」(德語)而產生的棘手音樂問題。兩項「國家性」及「喜劇」之阻力訴求,並沒有侷限莫札特的創作思考。相反地,《後宮誘逃》中的內在一貫性,超脫了維也納地區自十八世紀初以來一脈相承的民俗喜劇(Volkskomödie)傳統,使作品臻於「藝術」境地,並得以掌握歌唱劇的發展導向。
  • Item
    莫札特「德語歌唱劇」《後宮誘逃》-藝術作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5-05-??) 陳怡文; Yi-Wen Chen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1782)及《魔笛》(Die Zauberflöte, 1791)兩部作品,奠定其在德語歌唱劇(Singspiel)史永垂不朽的地位。就創作緣由而言,《後宮誘逃》是莫札特定居維也納後,受德語國家劇院請託而作的第一部歌劇作品,故作品符合了當局所期望之兩項潛在訴求:「國家性」及「喜劇」。這兩項外在訴求固然是《後宮誘逃》成功的原因,但從莫札特的創作背景來看,它們其實是創作阻力,並非作品能壓倒性獲勝的因素。本文擬自《後宮誘逃》之「創作背景」及「創作手法」兩個層面,詮釋作品對音樂史及音樂家而言之特殊歷史意義:劇中的「土耳其」角色與音樂,提供「喜」劇所需的材料;莫札特的音樂手段,消弭了因「語言」(德語)而產生的棘手音樂問題。兩項「國家性」及「喜劇」之阻力訴求,並沒有侷限莫札特的創作思考。相反地,《後宮誘逃》中的內在一貫性,超脫了維也納地區自十八世紀初以來一脈相承的民俗喜劇(Volkskomödie)傳統,使作品臻於「藝術」境地,並得以掌握歌唱劇的發展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