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陸橒國樂合奏作品《陣》之分析與指揮詮釋
    (2019) 詹秉翔; Chan, Ping-Hsiang
    《陣》是由臺灣作曲家陸橒(b. 1982)為 2015 臺北市立國樂團傳統藝術季之- 《臺灣意象》音樂會所創作的國樂合奏作品,由顧寶文博士指揮臺灣愛樂民族管絃樂團首演。該樂曲為音樂會開場曲目,氣氛熱鬧、篇幅小巧、內容精緻,以臺灣民間宗教慶典中常見的遶境遊行隊伍「陣頭」為發想靈感,並將與「陣頭」文化息息相關的傳統「北管」音樂素材,融合作曲家自身的音樂語言呈現於作品當中。 本論文架構分為五個章節。在簡短的緒論之後,首先藉由訪談與文獻蒐集, 對樂曲創作緣由及其應用素材之來源「北管」音樂作探究,希望對於樂曲音符背後的脈絡有更深入的瞭解;緊接在《陣》樂曲分析中,以「聲響行為」此一概念來解讀作曲家的創作手法,期望能兼顧宏觀與微觀的分析視野,再加上實際排練與指揮展演的經歷,提出個人指揮詮釋供為參考,最後總結研究者對於《陣》所提出之論述與看法。
  • Item
    王正芸兒童音樂劇作品《小紅襪與笑臉狼》之指揮詮釋與導演研究
    (2018) 柯逸凡; Ko, I-Fan
    本研究旨在探討王正芸兒童音樂劇作品《小紅襪與笑臉狼》的樂曲指揮詮釋與導演劇場實務,藉由資料蒐集、訪談、文獻探討、實作教學等方式,進行其分析研究。創作者生平採傳記研究法,透過深度訪談、資料蒐集與分析,紀錄生平、分析成長背景、建構音樂創作發展歷程,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音樂劇作家王正芸生平與教育理念: 出生澎湖離島教育世家,奉獻離島音樂教育35年,教學之餘勤修表演、作曲、指揮及音樂劇導演,儲備創作多元能量。教學秉持誠懇負責態度,以創新理念推動新藝術觀,為澎湖培育出許多優秀本土音樂人材。 二、音樂劇作家王正芸音樂創作歷程與成就: 音樂創作多次獲得文建會「創作獎項」、國藝會「創作專案」肯定;藝術教育工作表現卓越,榮獲2007年台南大學「傑出校友獎」、2012年教育部全國「師鐸獎」表揚。 三、兒童音樂劇《小紅襪與笑臉狼》創作背景: 為學生而創作,長期觀察深入了解學生特質,熟悉每位小朋友音色、音域,角色性格與擔綱學生特質相互輝映,廣受校園歡迎的兒童音樂劇《小紅襪與笑臉狼》於是產生。 四、兒童音樂劇《小紅襪與笑臉狼》之創作特色: 全劇使用演唱歌曲11首,演奏音樂14段,舞蹈音樂2段、背景音樂2段,口白或動作配樂音效12組。原作版本,以教師擔任鋼琴演奏,掌控演唱與戲劇演出節奏,兼具有演出指揮者之任務;另以打擊樂器伴奏為輔,合奏運用更增樂曲效果。主題歌曲表現兼具詞、曲意境之重要主題意涵,凝聚音樂主題焦點。 五、兒童音樂劇《小紅襪與笑臉狼》之指揮詮釋: 依《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改編之管弦樂版本樂譜,以第一幕《大野狼的獨白》、第二幕《孔雀的憤怒》、第三幕《笑臉狼找食物》、第四幕《宇宙的生命》及第五幕《小紅帽與大野狼》分述之。 六、兒童音樂劇《小紅襪與笑臉狼》之導演實務: 音樂劇結合音樂、表演、戲劇、視覺藝術等多種元素,籌劃與製作過程相對繁複;略分為以下五個部份:(一)訂定工作期程與職務分工(二)服裝道具佈景規劃(三)舞台幕後工作規畫(四)培訓排練方法(五)演出舞台配置。 最後,本研究亦針對教學實務、學校行政單位、教育單位和未來研究四方面提出建議,以教育工作者做為相關教學與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