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健康信念影響成人健康習慣之縱慣性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6-05-??) 黃淑貞
  • Item
    過敏性鼻炎兒童醫療遵從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1-06-??) 詹靜惠; 姜逸群; 黃淑貞; 呂克桓; 陳素珍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過敏性鼻炎兒童醫療遵從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以中部某醫學中心過敏性鼻炎兒童及其父母為研究對象,共得有效樣本136人。主要結果如下:一、兒童醫療遵從行為,在兒童自我報告及其父母協同報告整體平均得分,分別為33.27分、33.33分(總分50分),兩者具一致性。而在鼻阻力改善率方面,有改善只佔29.4%,疾病治療結果上改善不明顯。二、過敏性鼻炎兒童父母疾病認知偏高。自我效能及醫病互動關係偏正向。三、影響過敏性鼻炎兒童醫療遵從行為相關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兒童年齡小、父母專科大學以上、中高社經地位其醫療遵從行為較佳。父母疾病認知、自我效能、醫病互動與醫療遵從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四、年齡、父母親教育程度、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疾病認知、父母自我效能及父母醫病互動關係對過敏性鼻炎兒童「醫療遵從行為」的預測力為35%,其中「自我效能」是最有力的預測因子。建議未來在推廣過敏性鼻炎衛生教育時,可藉由提升父母自我效能,增進執行的自信心,進而促進兒童醫療遵從行為。
  • Item
    城鄉兒童主要照顧者自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06-??) 黃淑貞; 洪文綺; 殷蘊雯; 邱雅莉; 林怡君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1)瞭解兒童主要照顧者之自覺環境與其身體活動情形(2)比較城 鄉地區樣本自覺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的差異(3)分析各環境因素對兒童主要照顧者身體活動的相關影響。研究採橫斷式設計,樣本的選取參考台灣地區都市化程度 資料,以台北市及苗栗縣後龍鎮做為城市與鄉村地區的代表,兩個地區各取五所學校之五、六年級各一班,合計549名學童主要照顧者為樣本,以自填式自覺環境 量表及身體活動量表為測量工具收集資料。除作描述性統計外,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複迴歸考驗城鄉受試者在自覺環境和身體活動上的差異程度。結果發現如 下:居住於城市地區者自覺交通環境較為便利;較鄉村地區民眾感到街道安全,但覺得環境受到污染情形較鄉村地區嚴重。在活動場所可近性部份,城市地區樣本自 覺環境場所較為複雜,但活動地點較鄉村地區民眾容易接近。在身體活動表現上,鄉村地區的受訪者在工作方面的活動量高於城市地區,交通活動量、休閒活動量均 為城市地區樣本的活動量大於鄉村地區受訪者,總量部分兩地區差異並不顯著,兒童主要照顧者的活動總量並未因為城鄉地區有所差異,但分項而言,城市樣本在假 日時有較多的身體活動。自覺環境因素中僅活動場所的可近性一項對城市地區樣本的身體活動有預測力,城市居民之日常活動場所愈容易接近,其身體活動反而相對 減少;對鄉村地區樣本則沒有任何自變項具有預測力。研究依據結果發現提出實務和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Item
    青少年同儕社會網絡和社會心理因素與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12-??) 黃淑貞; 王敏華; 洪文綺; 吳齊殷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五專一、二年級學生之同儕社會網絡和社會心理因素與身體活動的相關情形。研究者以五專一至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共得有效樣本232份,回收率為92.8%。結果發現:全體研究樣本的三日身體活動時間為213.8分鐘,花費較多時間從事的活動為走路,其次為籃球,男生身體活動時間和強度均高於女生。研究對象所處的網絡位置不同,從事身體活動時間有顯著差異。處在單一性別的小團體時,身體活動時間少於處在男女混合的團體或不屬於任何團體的學生,全部為女生的小團體成員之身體活動量最少。當樣本之運動友誼網絡運作越活躍,自覺運動利益與運動自我效能越高,自覺運動障礙越低者,身體活動時間越長。對青少年而言,同儕社會網絡對於身體活動的淨解釋變異量較社會心理因素為高。控制背景變項後,身體活動友誼網絡和身體活動時間顯著相關。
  • Item
    臺北市警察人員運動行為與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1-06-??) 林孟冠; 黃淑貞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臺北市警察人員運動行為之相關因素。本研究分層隨機抽樣396位警察人員,以問卷方式收集警察人員運動的種類、時間、頻率、強度及職場環境因素和運動社會心理因素等資料。資料分析採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結果發現:有規律運動者為21.3%。自我效能、知覺運動障礙及知覺運動利益,為預測運動總量的有效因素。臺北市警察人員規律運動比率不高,建議考量輪班及運動社會心理因素,規劃合適的運動健康促進計畫。
  • Item
    環境因素和社會支持與都市地區國小學童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12-??) 黃淑貞; 盧俊吉; 洪文綺; 邱雅莉; Sheu-Jen Huang; Chun-Chi Lu; Wen-Chi Hung; Ya-Li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