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以行為流行病學架構探討臺灣成年人公共自行車使用行為
    (2015) 林承萓; Lin, Cheng-Yi
    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設置在歐美及亞洲國家越趨普及,隨著臺灣使用公共自行車人數的日益增加,對於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族群、影響因素及使用公共自行車的健康效益之探討有其必要性,本研究利用「行為流行病學架構」,擬定之研究目的為 (1) 瞭解公共自行車使用行為與健康指標之關聯性。(2) 調查公共自行使用行為與個人背景因素之關聯性。(3) 分析公共自行車使用行為與認知環境之關聯性。 本研究針對臺灣地區設有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達三年以上的臺北市、新北市及高雄市,利用分層隨機抽樣進行電話訪問調查,回收之有效樣本為444位成年人,資料以IBM SPSS 22.0進行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二元邏輯斯迴歸及曼-惠特尼U考驗。 研究結果發現 (1) 公共自行車使用與身體活動量呈正相關,每週使用公共自行車1次以上者較可能達到每週150分鐘通勤之身體活動量。 (2) 年齡較高者 (50-64歲)、居住在新北市及高雄市者、教育程度較低者 (高中以下),較不容易使用過公共自行車;退休或無全職工作者及學生較容易在過去七天使用公共自行車達1次以上。 (3) 受訪者認知到「大眾運輸的易達性高」、「設置有人行道」、「設置有自行車道」、「良好的周遭景觀」等環境因素為較容易使用過公共自行車。 本研究之結果可提供公部門規劃及推動公共自行車相關政策之參考。由於自2015年費率調整及各縣市公共自行車設置的增加,建議未來研究針對費率部分及其他縣市進行討論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