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大學生時間分配、社會支持來源、心理狀態、健康行為與自覺安適狀態之相關因素研究
    (2005) 莊惠雯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大學生之時間分配、社會支持來源、心理狀態、健康行為與自覺安適狀態現況,並探討其相關因素,研究採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以全國十一所大專院校之一至四年級學生共1422人為研究對象,其中1299份為有效問卷,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 研究對象課餘時間分配的總時數平均為22.65小時,幾乎96.6%的人都會花費時間在娛樂上,但僅少數人會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如宗教活動(15.9%)、當義工(14.5%)。會影響研究對象時間分配之因素有「學校」、「類組」、「性別」、「居住情況」。 二、 研究對象獲得約中等程度的社會支持。主要來自家人與同儕。主要影響社會支持來源的因素與時間分配相同。 三、 研究對象自覺壓力平均屬於中等程度,而約有八成一的人有憂鬱傾向。自覺壓力的顯著預測因子為「性別」、「年級」;自覺憂鬱與所有個人因素皆無顯著的關係;且自覺壓力與自覺憂鬱間有顯著相關性。 四、 研究對象的週吸菸率為7.2%;飲酒率為6%;有規律運動習慣者佔32.5%,完全沒運動者佔35.8%;飲食習慣尚可,表現較差的行為包括:沒有服用維生素或礦物質補充劑、沒有吃適量奶類、適量水果以及常吃宵夜及零食等;平均睡眠時數屬於正常範圍,但作息不正常、熬夜的情形很普遍。整體健康行為之顯著預測因子為「身體質量指數」、「居住情況」、「社經地位」;吸菸行為之顯著預測因子為「學校」、「居住情況」、「性別」、「類組」;飲酒行為之顯著預測因子為「社經地位」、「性別」;飲食行為之顯著預測因子為「社經地位」;運動行為之顯著預測因子為「性別」;睡眠行為之顯著預測因子為「居住情況」。且有無吸菸、飲酒、飲食、運動與身體質量指數皆呈正相關。睡眠行為與自覺壓力及自覺憂鬱都呈負相關。 五、 研究對象的自覺安適狀態整體程度並不佳,比美國大學生差,各層面以「生理」層面自覺最佳,最差的則為「社會」層面。而顯著影響研究對象自覺安適狀態之因素有「身體質量指數」、「性別」;且社會支持來源、健康行為與自覺壓力都與自覺安適狀態有顯著正相關。 六、 研究對象健康行為的重要預測變項依影響力大小排序:以「社會支持來源」最具有解釋力,其次是「居住情況」及「成績」,其餘依次為身體質量指數正常者、性別、學校、父母社經地位、自覺憂鬱、身體質量指數過重者、年級。 七、 研究對象整體的健康行為與自覺安適狀態有顯著正相關。但各分項健康行為可解釋各分項自覺安適狀態的變異量並不高。 本研究發現,研究對象整體自覺安適狀態不佳,比美國大學生差,建議未來可以依循健康促進學校的概念,從校園著手,提升大學生整體之健康行為及自覺安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