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2
  • Item
    台北市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認知、態度與執行情形之研究
    (2003) 溫若男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認知、態度與執行情形及其相關因素,採量化研究方式進行。研究對象為九十一學年度台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一年級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為母群體,採取隨機方式抽樣,抽出42所學校,有效樣本160名。 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台北市國民中學一年級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目前仍有8.1﹪的教師未曾參加九年一貫課程研習。 2. 台北市國民中學均已依規定籌組「課程發展委員會」及「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研究小組」。 3. 台北市國民中學一年級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已有相當程度的瞭解,但其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態度介於「無意見」至「同意」之間,並對現行合科、協同教學制度之認同度較低。 4. 台北市國民中學一年級健康與體育領域任課教師在這一年中,九年一貫課程的執行情形介於「部分符合」至「符合」之間,其中以運用家長及社區人士力量之執行狀況較差。 5. 教師之學歷、國中教學年資、研習時數、服務學校所在地區和學校規模與九年一貫課程認知有顯著關係。 6. 教師的畢業科系、教師證書登錄科目、研習時數、服務學校所在地區和教師間課程溝通與九年一貫課程態度有顯著關係。但僅服務學校所在地區與九年一貫課程執行情形有顯著之關係。 7. 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態度與執行間均有顯著正相關。教師在執行九年一貫課程實際遭遇的困難上,有超過一半的教師認為「九年一貫相關配套和交辦工作負擔沈重」、「授課總節數過多」及「社會大眾將改革成敗繫於教師身上,感到壓力很大」。 最後研究者針對主要發現加以討論,並對教育單位、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作為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參考。
  • Item
    臺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2013) 葉蓁; YEH CHEN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現況,並探討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的相關情形,以及分析教師工作壓力對自覺身心健康的預測力。 研究母群體為台北市國中教師,以立意取樣,並利用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問卷364份,回收率84.7%。經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結果發現: 一、研究對象之工作壓力屬於中高程度,其中壓力較大的前兩項為工作負荷及學校行政。整體工作壓力上在教師年齡、教學年資、育兒狀況有顯著差異;女性及導師在工作負荷的壓力最大;來自學校行政的壓力在年齡、教學年資、兼任職務有顯著差異;來自學生行為壓力上,在教學年資、兼任職務上有顯著差異;來自人際關係的壓力上,在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婚姻狀況、育兒狀況及兼任職務上有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之自覺身心健康屬於中等程度,其中較差的前兩項為身體不適及焦慮反應。而女性教師有較多的身體不適,教學年資10.1~15年者較有憂鬱反應;行政教師較有生活適能上的困擾。 三、工作壓力及自覺健康狀態各面向皆具有相關性。 四、工作壓力能有效預測其自覺身心健康,並解釋其總變異量50.3%,兼任職務、工作負荷、個人發展、人際關係皆能有效預測整體身心健康狀況。
  • Item
    台北市國中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個人因素、認知因素之相關研究
    (2009) 黃百如; Pai-Ju Huang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台北市國中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現況,並探討個人因素、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健康促進行為利益、健康促進行為障礙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係。採集群抽樣選出8所學校842名教師為樣本。以結構式自填問卷進行調查,得有效樣本439份,有效回收率為52.1%。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等方式進行分析。重要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標準化得分為56.1,六層面得分高低依序為人際關係、靈性成長、營養、壓力處理、健康責任和身體活動。 二、研究對象自覺健康狀況為中間偏正向,健康促進行為利益標準化得分為88.8,健康促進行為障礙標準化得分為63.3,健康行為自我效能標準化得分為72.1。 三、男性、有參與健康促進課程、自覺健康狀況越佳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越佳。 四、健康促進行為利益、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健康促進行為障礙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負相關。 五、個人因素和認知因素共可解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變異量的57.9%。自覺健康狀況、健康促進行為利益和障礙、健康行為自我效能為重要預測變項,且以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影響最大。 建議教育單位透過辦理健康促進研習或活動、降低行為障礙、增進自我效能,以促國中教師落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特別是身體活動、健康責任和壓力處理行為。
  • Item
    桃園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2009) 林家鈺; Lin Chia-yu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現況,並探討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的相關情形,以及在控制個人背景變項後,分析教師工作壓力對自覺身心健康的預測力。研究母群體為桃園縣國中教師,以隨機抽樣,並利用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問卷380份,回收率90.5%。經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結果發現: 一、研究對象之工作壓力屬於中高程度,其中壓力較大的前兩項為工作負荷及學生行為。而女性教師有較高的工作負荷壓力,40歲以下教師有較高的個人發展壓力,導師的工作壓力高於行政或專任教師。 二、研究對象之自覺身心健康屬於中等程度,其中較差的前兩項為身體不適及焦慮反應。而女性教師有較多的身體不適感及焦慮反應,單身者有較多的焦慮反應,導師的自覺身心健康最差。 三、工作壓力能有效預測其自覺身心健康,並解釋其總變異量41.0%,在控制個人背景變項後,「身體不適」的主要預測變項為「工作負荷」及「個人發展」,「焦慮反應」的主要預測變項為「工作負荷」、「個人發展」及「人際關係」,「憂鬱反應」的主要預測變項為「個人發展」及「人際關係」,「生活適能」的主要預測變項為「個人發展」及「學生行為」,「人際互動」的主要預測變項為「個人發展」及「人際關係」。整體而言,研究對象「個人發展」、「人際關係」、「工作負荷」、「學生行為」等壓力越大,其自覺身心健康越差,其中以「個人發展」最具影響力,而「人際關係」次之。 本研究依結論提出未來建議,提供教育當局、學校或教師個人參考,藉以紓解教師工作壓力,促進教師自覺身心健康。
  • Item
    彰化縣國中教師睡眠品質與其相關因素研究
    (2009) 李雅玲; Ya-ling Lee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影響國中教師睡眠品質之相關因素。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採分層隨機抽樣,以彰化縣 97 學年度正式國中教師為樣本,抽取 14 所國中共 380 位教師,有效問卷 358 份,回收率 96 %。 本研究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 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中,約有七成的人體型適中,一成四左右的人體型過重或肥胖;未罹患慢性病約有七成三;自覺健康屬於「差不多」的狀況。在心理因素方面,整體工作壓力屬中等程度,工作壓力來源方面,以「學生管教學習方面」的壓力為最大,而憂鬱程度屬中低程度,其中一成五有憂鬱傾向。另外研究對象有規律運動習慣者比率偏低,高達四分之三的研究對象無規律運動的習慣。而睡眠環境因素方面整體而言是不錯的,其中以噪音、室溫、通風及光線為最主要的干擾因素。 二、 研究對象半數以上睡眠品質不佳。睡眠問題最嚴重的是:「睡眠不足感」、「主觀睡眠品質」、「睡眠困擾」,這三項是國中教師普遍存在的睡眠問題。研究對象之整體睡眠品質與「性別」、「罹患慢性病總數」、「自覺健康狀況」、「運動習慣」、「憂鬱程度」、「工作壓力」、「環境因素」有關係。其中女性、無規律運動者、罹患慢性病總數愈多者、自覺健康狀況愈差者、憂鬱程度愈嚴重者、工作壓力愈大者、睡眠環境干擾因素愈多者,睡眠品質愈差。 三、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心理因素、生活習慣、睡眠環境因素等所有預測變項能有效預測「睡眠品質」,且能解釋其總變異量為36.7%,其中以「任教年資」、「自覺健康狀況」、「憂鬱程度」、「睡眠環境因素」為最主要的預測變項,且以「憂鬱程度」最具影響力。綜上所述,在背景因素、心理因素、生活習慣、睡眠環境因素等預測變項彼此控制之下,研究對象任教年資越久、自覺健康狀況越差、憂鬱程度越高、睡眠環境因素越差、則睡眠品質也越差。
  • Item
    台南市國中教師登革熱預防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10) 吳煒涵; Wei-Han Wu
      本研究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台南市國中教師對登革熱預防行為意向的相關因素,以九十七學年度台南市國中教師為母群體,分層隨機抽樣法抽取樣本進行問卷調查,得有效樣本344名,資料經分析後,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自覺罹患性傾向於「可能」,自覺嚴重性傾向於「嚴重」,自覺行動利益傾向於「同意」,自覺行動障礙傾向於「不同意」;自我效能傾向於「75%的把握」;行動線索以「電視、學校通知、報章雜誌」為資訊來源。整體而言,研究對象的登革熱預防行為意向傾向於「可能」。 二、「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與「自我效能」越高,接受越多登革熱的「行動線索」,以及「自覺行動障礙」越低的教師,越會積極從事登革熱預防行為。 三、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可解釋「登革熱預防行為意向」總變異量的43.2%。其中以自我效能的影響力最大,再依次是自覺行動利益、自覺行動障礙、自覺罹患性。
  • Item
    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桃園縣國中教師為例
    (2014) 巫雅婷; Ya-Ting Wu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以2013學年度在桃園縣公立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集束隨機抽樣法,以自編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共回收有效問卷380份,有效回收率為78.8%。資料經統計分析後,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運動自我效能其把握度約為50%,其中較有把握的為:「找到自己愛好的運動方式」、「在住處附近找到方便運動的場所」及「能夠做對自己有益的運動」。研究對象的運動社會支持偏高;研究對象的自覺運動利益程度相當高;而自覺運動障礙則約在中等程度;研究對象的運動享樂感,介於中等程度以上,認為運動時,覺得有舒暢感、很愉悅、有精神。 二、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會因「性別」、「自覺健康狀況」、「參與運動社團經驗」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與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自覺運動利益、運動享樂感呈顯著正相關;而與自覺運動障礙則呈現顯著負相關。 三、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及社會心理因素能有效預測其運動行為,並可解釋其總變異量之45.3%。其中以「性別」、「運動自我效能」、「參與運動社團經驗」、「運動享樂感」四者為主要預測變項,並以「運動自我效能」最具影響力。
  • Item
    以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國中教師聲帶結節預防行為之研究
    (2007) 李懿瑤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國中教師的聲帶結節預防行為的情形,並探討健康信念、聲帶結節預防行為自我效能與聲帶結節預防行為之關係。以台北市公立國中教師為母群體,以學校為抽樣單位,採集束抽樣法抽取樣本,並以結構式自填問卷進行調查。計得有效問卷463,並得結論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自覺聲帶結節罹患性」、「自覺聲帶結節嚴重性」、「自 覺聲帶結節預防行為有效性」及「自覺聲帶結節預防行為障礙性」量表 得分均在中上程度;「聲帶結節預防行為之自我效能」得分比較低,屬 中下程度。 二、 年齡和「自覺聲帶結節罹患性」、「自覺聲帶結節預防行為有效性」及 「自覺聲帶結節預防行為障礙性」三者達顯著差異。 三、 「自覺聲帶結節嚴重性」、「自覺聲帶結節預防行為有效性」及 「聲帶結節預防行為之自我效能」越高,而「自覺聲帶結節 罹患性」及「自覺聲帶結節預防行為障礙性」越低的教師, 越傾向採取聲帶結節預防行為。 四、 「健康信念」、「聲帶結節預防行為之自我效能」對「採取聲帶 結節預防行為」解釋力達27.4%。以「聲帶結節預防行為之自 我效能」對「採取聲帶結節預防行為」的影響力最大。 依據本研究結果針對教師、學校、教育、衛生機關提出若干建議,作為未來教師採取聲帶結節預防行為的研究參考。
  • Item
    國中教師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相關因素之研究
    (2014) 劉惠嬋; Liu Hui-chan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某國中教師,其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現況,並探討教師背景變項、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與幸福感的相關情形,以及背景變項、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對幸福感的預測力。 以新北市某國中教師為研究母群體,採橫斷式調查法,以問卷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共發出145份問卷,回收145份問卷,有效問卷136份,有效回收率為93.8%。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for Windows 19.0 中文版來完成資料的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信念傾向趨向內控。 二、 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屬於中高程度。社會支持的四個分量表中,以「評價性支持」得分最高,其餘依序為「情緒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及「訊息性支持」。 三、 研究對象的工作壓力接近中等程度。工作壓力的四個分量表中,以「變革適應」得分最高,其餘依序為「學生行為」、「工作負荷」及「人際關係」。 四、 研究對象的幸福感屬於中高程度。幸福感的四個分量表中,以「生活滿意」與「正向情緒」得分最高,其餘依序為「工作成就」與「身心健康」。 五、 背景變項中,會因有無宗教信仰而在幸福感的「生活滿意」、「正向情緒」、「工作成就」等層面上有所差異,有宗教信仰比無宗教信仰者感到幸福,而休閒活動滿意度也會影響幸福感,對休閒活動感到「非常滿意」、「滿意」與「普通」者都比「不滿意」者感到幸福。 六、 研究對象內外控信念與社會支持對工作壓力都是顯著負相關。 七、 研究對象內外控信念與社會支持對幸福感都是顯著正相關,而工作壓力對幸福感卻是顯著負相關。 八、 經複迴歸分析發現「性別」、「婚姻」、「任教年資」、「兼任職務」、「主要任教領域」、「休閒活動滿意度」、「宗教信仰」、「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工作壓力」等十個預測變項,可以解釋「幸福感」總變異量的59.2%。「休閒活動滿意度」與「社會支持」在整體幸福感層面上為主要預測變項,兩者皆是正向的影響,且「休閒活動滿意度」中的「非常滿意」與「滿意」是最強的預測因子,次之者為「社會支持」。 根據上述所得之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師、學校單位、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中教師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與幸福感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4-06-??) 劉惠嬋; 胡益進; Hui-Chan Liu; Yi-Jin Hu
    本研究昌在了解新北市某國中教師其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現況,並探討教師背景變項、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與幸福感的相關情形,以及背景變項、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對幸福感的預測力。本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教師為研究母群體,採橫斷式調查法,以問卷方式蒐集資料,共發出145份問卷,回收145份問卷,有效問卷136份,有效回收率為93.8%。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for Windows 19.0中文版來完成資料的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包括:一、研究對象的信念傾向趨向內控;二、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屬於中高程度;三、研究對象的工作壓力接近中等程度;四、研究對象的幸福感屬於中高程度;五、背景變項中,休閒活動滿意度會影響幸福廠;六、研究對象內外控信念與社會支持對工作壓力都是顯著負相關:-t、研究對象內外控信念與社會支持對幸福感都是顯著正相關,工作壓力對幸福感是顯著負相關;八、複迴歸分析發現「背景變項」、「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等預測變項可以解釋「幸福感」總變異量的59.2%。根據上述所得之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師、學校單位及未來研究之參考。